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

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

ID:17886203

大小:76.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8

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_第1页
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_第2页
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_闵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12日/第005版遗产周刊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闵锐云南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于1957和1978年曾两次发掘过,因种种原因,发掘工作没有取得开始时的预期效果,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术界认为该遗址还存在着许多一、二次发掘没有解决的问题,遗址还没有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12月批准对海门口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项目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文化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8年1月8日起正式开始发掘,至5月25日发掘工作结束,发掘面

2、积1395平方米,共用时125天。航拍、全站仪测绘、坐标布方法、数码照相制图、浮选、水洗、数据库管理等各种先进技术全方位运用于发掘和记录中,取得了较好的收获。现将第三次考古发掘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探清遗址的范围和面积确定遗址范围的工作难度比较大,因为涉及到水多的原因。第二次发掘(1978年)期间,也曾做了这个工作,从布方地向北一公里范围内共布方12个,此范围内的情况如何,没有留下任何资料。我们在河东岸边布了一个5米×5米的探方,至深度310厘米处才到黑色淤土,不见遗物出土,从各方面判断,古河道的可能性较大,南部区为1978年发掘点,其南部6

3、0米区间均有木桩分布。北边的AT2115、AT2121内均有桩分布,这样其南北间的距离就达到350米;东部到海尾河的河道中部,西部已做的工作在环海公路东面的AT0303,探明了AT0303内地层和其他探方一样,也有木桩分布,东西目前已探明的距离达到约120米,公路以西区域因为水多,目前还未能进行工作,估计也会有木桩分布;有堆积而没有木桩的西部广大地区工作还未能开展。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计算,有木桩分布的范围为:西至环海公路,南北长350米范围,面积约20000~25000平方米。整个海门口遗址的分布范围应是:南至海河公路交会处以北50米,北至烟站

4、育苗圃北端,西至公路以西,总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二、理清了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目前已探明的近50000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堆积层次基本相同,只是堆积的厚薄不同。统一地层后,遗址区共分为十个层位,⑩层下为青灰色胶泥生土,探方内堆积厚的达到320厘米,薄的地方也达160厘米左右。总的来说,靠海边和北部地区,堆积就厚,其他地区堆积厚度差不多。三、清理的遗迹1.房子编号的房子两座,根据清理的结果和保存的状况分析,房子应是“千栏式”建筑形式。在清理中没有发现有活动面,其中一座房子的构架还基本保存完好,在地层中出土一些带木骨痕的红烧土块。F1的桩柱下段

5、还保存完好,呈长方形,木桩成直线排列,转角处呈直角。F2也是一长方形房子,比F1大,构架呈“井”字形,这个构架没有榫卯技术,可能用绳子等捆牢加固,四壁为木骨泥墙,留有门,屋顶结构不清。2.火堆共发现三个,均为不规则形,烧结的红烧土成一整块,厚约5厘米,大的有约10平方米,最小的有约1平方米。火堆均出现在第⑤层下,推测其用途可能是露天烧制陶器时形成。3.木桩柱和横木发掘的探方中基本都有木桩和横木,共清理出4000多根,虽大部分的桩柱为房子的基础,但由于早晚关系等,使其变得密集,不能辨认出它们各自的单位。桩柱头出露的层位不一,桩柱底部在地层中也有高

6、有低,木桩底部均被砍削成钝尖状,柱身上大多有人工加工的痕迹。长的有约2米多,短的几十厘米,直径5~40厘米,有圆木的、剖成几块呈“三角状”的、第1页共3页多边砍成棱的、有特别粗的。桩柱间有掉落的横木,在一些横木上和桩柱上发现凿有榫口和榫头,以及连接在一起的榫卯构件,也在桩柱间发现了木门转轴和门销等构件。4.灰白色石块在桩柱间的地层面上还发现一种现象,三块或四块灰白色的石块会在一起或稍有距离,仔细观察石块,容易掉白灰,可能是被火烧过,有的石块似被烧透。分析这些石块的规律性及被烧过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房内火堆旁的石块,起支撑作用,便于烧水做饭等活动。

7、5.人骨坑在DTl802⑦层下有一圆形坑,坑被晚期木桩打破,坑内有人骨,但骨骸不全,无肋骨、趾骨、指骨和头骨,经初步鉴定,这些人骨共有四个个体。其中一根股骨下端留下一重击痕迹。人骨坑的作用和性质不清楚,需对人骨做进一步测定。6.柱洞不多,这种柱洞是因为桩柱被后人拔出后形成的,多为圆形,最深的有70厘米,里面出有陶片和石块等。四、出土遗物第三次发掘共出土编号小件2000多件,有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陶器、铜器、铁器、动物骨骼和农作物八大类,其中以石器最多,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1.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有少量的泥质陶。陶色以红褐和黑灰陶为主,还有黄褐和

8、黑陶及磨光黑陶,纹饰有波浪纹、乳钉纹、圆点纹、方格纹、梯格纹、弦纹、堆贴纹等;火候中等,特别硬的陶不多,火候不高的也少;④层及以下出土的陶片均为手制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