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

ID:17890690

大小:1.66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08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_第1页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_第2页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_第3页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_第4页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永平县文物管理所新光遗址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县城东部,现博南路西段,海拔1600余米,是滇西地区的一处高原山间盆地。发源于盆地边缘的银江河由北向南从盆地中间缓缓流过,汇人澜沧江。遗址即位于河边台地上(图一)。本区域的考古工作始于2O世纪3O年代后期,1938年吴金鼎等人在大理开展调查、试掘工作[。2O世纪7o年代以来,滇西地区开展了较多的田野考古工作,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有宾川白羊村z-、元谋大墩子、永仁菜园子、维西哥登村遗址发掘及保山地区的调查与勘探[。新光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永平县县城

2、向图一新光遗址位置示意图东扩建时,发现大量石器、陶片。省、州、县文管部门均派员作了调查,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以城东新光街命名。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于1993年12月14日开始发掘,至1994年3月31日结束田野发掘工作。北此次发掘区主要是沿博南路街道范围±布方,街道未涉及或已破坏部分未布探方,一l发掘区位于遗址的西南部。共布5×5米探‘方40个,合计发掘1000平方米(图二;图版一、地层堆积县图书馆遗址地势较为平缓,地表原为大片梯田分布。文化堆积顺地势略有起伏,堆积深度。各不相同,一般在1米到2米左右。依据土图二新光遗址第一次发掘区位置图质

3、、土色区别,遗址自上而下统一划分为12——203——耋直堂塑生塑层(图三;图四),分别叙述如下。图三93YX南壁剖面图1.耕土层2.灰褐色细砂土3A.黄色锈斑土3B.灰褐色锈斑土3C.褐灰色土4.褐色土5A·黑色土5B.黑色土略带浅红6.红黑色土7A.灰色土7B.黄褐色粘土8.黑色土夹大量大块红绕土块9·灰色砂性土10.黄色粘土11.黑褐色土夹大量红烧土粒、碳屑12.黄褐色土图四93YX西壁剖面图1.耕土层2.灰褐色细砂土3A.黄色锈斑土3B.灰褐色锈斑土3C.褐灰色土4.褐色土5A.黑色土5B.黑色土略带浅红6.红黑色土7A.灰色土7B.黄褐色粘土

4、8.黑色土夹大量大块红绕土块9.灰色砂性土10.黄色粘土II.黑褐色土夹大量红烧土粒、碳屑I2.黄褐色土第1层:耕土层。厚约20厘米。第2层:灰褐色细砂土,土质疏松。厚15厘米左右。覆盖发掘区大部。第2层下有G2。第3A层:黄色锈斑土,土质较硬。厚20厘米左右。覆盖发掘区大部。第3B层:灰黑色锈斑土。土质略硬。厚20厘米左右。分布于发掘区部分地方。第3C层:褐灰色土。土质稍软。厚10—30厘米。分布于发掘区少部分地方。第4层:褐色土。土质极粘。厚5—45厘米。分布于遗址的极少部分地方。该层包含物有宋、元时期青花瓷片等。第4层有Gl,Gl包含物与第4层

5、所出大体相同,G1及以上堆积均为宋、元时期以来的晚期堆积。第5A层:黑色土。土质疏松。距地表深约20—80、厚8—55厘米。分布于整个发掘区。该层及其以下层位包含物为单纯的新石器时代遗物。第5B层:黑色土,略带浅红。土质微粘。厚15—25厘米。只分布于发掘区少部分地方。第6层:红黑色土。为黑色土中夹大量小块红烧土,土质因红烧土多少而异,红烧土多的较硬,少的较疏松。厚5—30厘米。分布于发掘区大部分地方,第6层有G3。第7A层:灰色土。土质疏松。厚10厘米。只分布于发掘区部分地方。——204——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云南永平新光遗址发掘报告第7B层:

6、黄绿色粘土。晒干后较硬。厚5—25厘米。分布于发掘区少部分地方。第8层:黑色土,夹大量大块红烧土。土质较疏松。厚1O一25厘米。分布于发掘区部分地方。第9层:灰色砂性土。土质略松。厚1o厘米。只有少量零星分布。第1O层:黄色粘土。土质很粘。与第7B层性状接近,厚3O厘米。只有极少量的零星分布。第11层:黑褐色土,夹大量红烧土粒、碳屑。土质稍粘。厚15—35厘米。分布于整个发掘区。该层有F5,还有许多不规律的柱洞分布。第12层:黄褐色土,含碳屑及少量红烧土粒。土质非常粘。厚5—15厘米。仅有少量分布。第12层下为生土。该遗址文化堆积总的特点是:第5A层

7、及其以下层位为新石器时代,共有1o层,以上为较晚时代堆积。在整个发掘区域都有分布的是第5A、第5B、第6、第11层,其余地层,尤其是第9、第1o层只有极零星的分布。另外:许多零星分布且较薄的堆积主要成分是草木灰,内夹大量红烧土块,如第7A、第8、第9及第11层,这些层位问也常夹一层零星分布的极薄黄粘土,且偶见柱洞分布,说明这些是经破坏残存的地面建筑遗迹,可惜都归不出单位。草木灰层夹许多红烧土的情况,表明了频繁发生的火灾。大量的无规律的柱洞分布于第11层下。二、文化遗存(一)遗迹新光遗址新石器时代遗迹较少,计有房屋、灰坑、火塘、沟(图五;附表一)。北6

8、7lT1508.:1406o火5H9T1207H1“T1102T110IT1107G2HF5一F3H12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