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ID:17894395

大小:3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09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_第1页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_第2页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_第3页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_第4页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古代史爱国主义内涵论文  由苏寿桐、王宏志审订的我国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所讲述的虽然是最基础、较浅近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然而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浸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体地表现在中华民族众多的优秀人物身上。  改造生存环境的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世世代代同大自然作斗争,改造生存环境,恩惠时人,造福后代。  远在传说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

2、灾害。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使之流往海洋。他治水认真负责,十分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3年工夫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专家、蜀郡守李冰政绩卓著,功垂千古,他在岷江流域修建的都江堰,时至今日,2200多年来一直在川西平原造福人类。  西汉文帝、武帝时,黄河两次决口,泛滥成灾。汉武帝刘彻调集了几万民工,进行治理。他亲临工地,视察工程,指挥调度。经过这次治理,以后80多年里,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王景是东汉时的水利家。汉明帝时,黄河决口,在汴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公元69年,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他采取“河汴分流”的措施,终于收到防洪、航运和

3、稳定河道等巨大效益,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的几十个县的土地又了良田。  以上几个名人治黄修河的事迹,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征服大自然斗争的缩影,是各族人民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生动例证。  誓死抵抗外敌侵略的斗争精神  中华民族富于斗争精神,勇于抵抗外国侵略者,誓同外敌血战到底,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功迹。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就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自幼痛恨倭寇横行,16岁时曾作诗明志说:“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他编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奋勇前进;鸣锣该退,就是前面有金有银,也要坚决退回。  1561年,他率领这支反侵略军在台州附

4、近九战九捷,消灭倭寇5000余人,荡平了浙江的倭寇。然后,他又与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相配合,到1565年基本肃清了福建、广东的倭寇,成为我国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我国抗击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率领将士25000人,由金门出发,经澎湖在台湾登陆。经过8个月的极其艰苦的战斗,他终于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无疑是台湾史也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康熙帝是我国封建帝王中比较优秀的人物。为驱逐沙俄侵略者,他曾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1685和1686年,刚刚超过30岁的康熙帝命

5、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重创俄军,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689年,他又派遣索额图等同沙俄订立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之间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康熙帝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业。  反对压迫者和剥削者的反抗精神  我国古代史上,一再爆发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没有达到根本改造社会、完成农民阶级自身解放的目的,但是由于提出了蔑视权贵、否定特权的口号,或提出了打乱封建统治秩序和占有制度的纲领,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大无畏反抗精神。前者如陈胜、吴广起义

6、提出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后者如黄巢起义提出的“均平”,王小波起义提出的“均贫富”,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等等,便是这种反抗精神的集中反映。  我国古代史上几乎绵亘不绝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一切剥削者,使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起义前的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而变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并略有改善。  秦末农民战争结束后,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到文帝、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的统治后,

7、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十多年后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人民的人身权利也获得了较多的保障。  唐朝统一中国后,唐太宗吸取惰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懂得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全面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得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在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明朝和清朝,在其统治的初期也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事实雄辩说明,在我国历时2000多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