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医学课件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

ID:17956383

大小:4.60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9-11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_第1页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_第2页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_第3页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_第4页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检体诊断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诊断学黄疸目的要求1、掌握黄疸的病因学分类及各类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2、了解黄疸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意义。主要内容1、黄疸的定义。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黄疸的分类。4、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瘀积性黄疸的鉴别;①病因的发病机制上的鉴别;②临床表现的区别③血清胆红素代谢实验室检查方面的鉴别④其它实验室检查的鉴别5、黄疸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意义。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超过34.2μmol/L(2.0mg/dl),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胆红素最

2、高为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分类]按黄疸的发生机制分为:①溶血性黄疸;②肝细胞性黄疸;③胆汁淤积性黄疸;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1.溶血性黄疸(1)病因和发生机制:溶血性黄疸常由各种溶血性疾病引起。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错型输血后的溶血、新生儿溶血、蛇毒、伯氨喹啉等

3、引起的溶血。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溶血时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另一方面,溶血性贫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减弱,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2)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时,常表现有突然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酸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似酱油色或浓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时,症状多轻微,可有轻度或间歇性黄疸,常伴有贫血及脾肿大,多为遗传性或家族性。溶血性黄疸

4、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由于非结合胆红素增多,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也相应的增加,故尿胆素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3)实验室检查:①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②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加之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功能减退,处理大量尿胆原的能力减弱,尿中尿胆原增多,但尿中无胆红素;③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故尿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 ④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表现。2.肝细胞性黄疸(1)病因和发生机制:肝细胞性黄疸由各种使肝细

5、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引起,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败血症等。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肝细胞的损伤,致使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能力降低,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虽然未受损的肝细胞能将部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这些胆红素可经坏死的肝细胞周围与血窦间隙反流入血液中;或因肝细胞的炎症、肿胀等因素压迫肝内胆管系统,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困难,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潴留。因此,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2)临床表现: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者,多有乏力、食欲减

6、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肝肿大伴有明显压痛等;肝硬化病人多有消瘦,常可见蜘蛛痣,肝可变小、质硬而无明显压痛,且有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腹水等门脉高压征。严重肝病时尚有出血倾向,甚至昏迷。肝细胞性黄疸时皮肤、粘膜一般呈浅黄至深黄色。(3)实验室检查: ①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 ②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但在疾病高峰期因肝内胆汁淤积,尿胆原反可减少; ③血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3.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和发生机制:胆汁淤积性黄疸由胆

7、管阻塞、胆汁排泄障碍所致,可分为肝内性或肝外性。前者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等)、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胆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华支睾虫病);后者可由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的结石、蛔虫、炎症水肿及肿瘤等阻塞所引起。胆管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人血中。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管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2)临床表现:

8、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起病急骤,常伴有发热、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胆囊区明显压痛、黄疸和白细胞增多等;胰头癌所致者,起病缓慢,黄疸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出现腹痛、消瘦、乏力等。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皮肤呈暗黄色,严重者皮肤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浅灰或呈白陶土色。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可引起出血倾向。(3)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 ②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③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均增高。4.先天性非溶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