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平老师的材料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

ID:17982080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2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_第1页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_第2页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_第3页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_第4页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贵平老师的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她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美国华侨,二十多年来,她却一直奔走在中国最偏远最贫穷的山村,资助女童上学、帮助妇女学文化、设立村卫生室和图书室、培训村医、乡村教师、推广适用的生产技术、宣传环保知识……二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及贵州、云南等十一个省的几十个县市,仅支持的女童上学人数就达8万人次;二十年前,她就践行着帮助中国最偏远贫穷的乡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二十年前她就践行着塑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乡村综合发展目标,她就是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的付会长杨贵平女士。初见到杨贵平女士,很难把她与美国华侨联系起来,她朴素得象邻居阿姨。她一见面的谈话主

2、题就是对中国目前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实行的“撤点并校”的深深忧虑,说政府如此简单一刀切只会导致更多农村孩子失学、会导致农村的凋敝和乡土文化的瓦解……记者很惊讶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认识和了解远远超过绝大多数生活在国内的人,包括记者。她的社会责任感、她的忧患意识、她对底层民众的悲悯之心、她的正义感和良知都让记者无比震惊,记者很难想象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抱有如此深切关怀的竟然是一个来自台湾的美国华侨,她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参加保钓运动,精英主义观念改变了杨贵平的父亲是台湾文化大学的校长,她从小家庭生活条件优裕,1960年代,杨贵平到美国留学,并与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兼企

3、业家接了婚,过着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同时,她继续就读于南加州大学。乒乓外交后、特别是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校园兴起“中国热”,台湾留学生开始积极了解中国。经人提议,他们成立了一个读书会,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社会。大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陆在过去的20多年,普及医疗卫生和扫除文盲,农村文盲率从1949年的90%降到1970年代的30%,人均寿命从40多岁延长到60多岁,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做得最成功的典范。杨贵平开始关心大陆,主动了解大陆社会。第二次读书会中,一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台湾留学生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政府向日本归还钓鱼台(钓鱼岛)……”大家一致认为,向国

4、际社会声明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国民责任,于是大家到街上游行请愿,开始了以台湾留学生为主体的保卫钓鱼台运动。一次游行中,杨贵平认识了学生领袖、现在的丈夫董叙霖。当时,董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和一群台湾留学生出版了一份保钓刊物《战报》,公开反对国民党。他在维斯康星州麦迪逊演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代表中国。董叙霖还在加州旧金山市组织华侨上街游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台湾当局很快吊销了他的护照,为此他20年不能回台湾和亲人团聚。保钓运动改变了杨贵平。她开始关心社会,追求建立平等的社会,以前的精英主义观念打破了,她和丈夫在价值观上的冲突越来越大,最后于1970

5、年离婚。离婚后的杨贵平和董叙霖结合了。从杜兰大学才拿到数学博士的董叙林本来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但他却放弃了。为了生存,他们在勃克莱大学门口摆摊卖叉烧包和炒面、炒饭,一天赚5美元,勉强维持生活。晚上,他们把摊子一收,就去参加保钓活动,谈论反对帝国主义、创建新社会。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

6、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972年,保钓第三团回国考察。在上海,她看到宾馆里的电梯、被单等各种设备都是中国做的,街上的车也是中国制造的。“母亲说过,她在大陆的时候,火柴、灯泡都是外国人做的。”她觉得大陆20多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成就,很不简单。他们去了一些农村公社,觉得农民虽然经济上贫穷,但生活有秩序,活得有尊严,不像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下车都是要饭的。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从心底生出——她觉得中国变成了新社会,虽然贫穷,但有希望,值得尊敬。在人民大会堂,他们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回美国

7、后,1974年,董叙霖进入联合国工作。杨贵平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候选人的资格后,到美国东海岸最大的双语学校——纽约市立高中工作。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都正面地、积极地宣传大陆。为中国做点事,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多少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杨贵平总觉得在遥远的东方有一股力量召唤着自己,为中国做点事的念头始终萦绕着她。杨贵平夫妇倡议成立一个基金会,在美国筹款,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1988年,他们邀请了十多位保钓朋友,每人出250美元,一共筹集了3000美元,美国滋根基金会宣告成立,杨贵平任会长。滋根的宗旨是提供人民对人民的

8、援助,支持中国最贫困的民众发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推广保护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