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

ID:17984790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2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_第1页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_第2页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_第3页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_第4页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的几点建议区政协委员伍光文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加快”和“率先”目标的重大举措。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把长寿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先行区”,我认为,必须在分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把农民工作为城乡统筹的第一群体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农民工作为第一群体。一是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全区41万农村劳动力,2006年已实现

2、转移22.4万人,约占54%;按照每年新增转移1万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区将转移农村劳动力27.5万人,超过67%,农民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二是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进城主要从事建筑、环卫、家政等工作,干的是城市人最不愿干的苦活、累活、脏活,是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据调查,在建筑、纺织和服务等行业中,农民工的比例已经超过80%。三是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工进城既学习了技能、开阔了视野、接受了现代文明、增加了经济5.1-9,,services,an

3、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收入,为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也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支撑。2006年,全区实现劳务收入10.9亿元

4、,农民人均务工收入1567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四是农民工自身具有较强优势。农民工群体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具有初、高中文化的占有很大比例,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村组骨干,他们有文化、有追求、有干劲、有闯劲,且绝大多数是农村的精英。农民工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变市民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具备较好的条件。五是农民工已成为联结城乡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城乡之间的矛盾都集中体现在农民工身上,如户籍问题、就业问题、保障问题、收入问题、治安问题、土地问题等。可以说,抓住了农民工问题,也

5、就抓住了城乡问题的牛鼻子;解决了农民工问题,也就突破了城乡二元体制的最大障碍。为此,在城乡统筹中,要切实抓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管理服务、法律维权、社会保障和创业扶持等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劳务转移向稳定就业和人口转移转变、由外出务工向回乡创业转变。二、把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的第一平台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

6、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小城镇作为第一平台。其一,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联结点。小城镇地处农村之头,农产品和农村其他要素通过小城镇实现聚集,向城市输送;位列城市之尾,工业产品和城市其他要素依托小城镇实现传递,向农村辐射。其二,小城镇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依托点。由于小城镇的路、水、电、气、通讯等

7、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因而农村的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我区要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必须依托小城镇在农村二三产业上取得突破性发展,进而引领农村一产业由生产领域向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转变,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其三,小城镇是农村科技文化的中心。小城镇是农村区域的社会事业中心,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通过小城镇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形式可以向农村辐射,向农村发散。其四,小城镇是农民兼业的重要场所。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拓展广阔空间,而且能让农民实现本地务工,成为“忙时务农、闲时务工”的兼业

8、农民,进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恋土情结等问题。其四,小城镇是农民迁居转移的首要选择。在大城市容纳有限、农民进入大城市面临巨大生存发展挑战的情况下,到地理位置紧邻着农村、生活状态接近于农村、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村的小城镇定居,是农民的现实选择。事实证明,许多农民工在具备迁居条件之后,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都将小城镇作为了自己迁居的选择。为此,在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