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热资源分析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

ID:18053530

大小:16.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_第1页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_第2页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_第3页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_第4页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层地热资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层地热资源分析  赵彦新,男,大学本科,河南项城人,助理工程师,任职于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摘要]:通过对西平县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温场的研究,初步了解了该地的地热资源情况,为该地地热能的继续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温场开发研究  [abstract]:xipingtectoniccharacteristicsofthehydrogeologicalconditions,groundwaterchemicalcharacteristic

2、sandthegeothermalfieldofstudy,apreliminaryunderstandingofthegeothermalresources,and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continued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helandtoheat.  [keywords]geothermalresources,geothermalfield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k1  0引言  地热资

3、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替代传统燃料解决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的重要新能源之一。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资源潜力巨大。有关专家认为,几十年后地热资源会发展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1、地质环境  、地形地貌  西平县地势西南高,东南、东北低,主要以平原为主,岗地零星分布。西南侵蚀低山丘陵最高处海拔高程。东南最低处海拔高程,中部平原海拔高程在50-70m之间。县境内水系发育,河流分别属于淮河流域上游的洪河水系和汝河水系;洪河横贯东西,因堆积沿岸地势较

4、高。  、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较简单,前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侵蚀低山丘陵,出露面积为,仅占全区面积的%,其余大部分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面积,占总面积的%。下更新统地层地表未出露,仅钻孔揭露。  前第四纪地层  区内地表出露前第四纪地层时代较老,为太古界和中元古界,以中元古界地层为主。上第三系地表未出露,仅见于少数钻孔中,而且均未揭穿,厚度不明。现由老至新为:太古界中元古界新生界上第三系。  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地层在测区发育较齐全,出露面积为,是本次工作的

5、主要研究对象。自下而上为:下更新统在本区地表未出露,钻孔揭露,除西南部侵蚀低山丘陵外,均有分布。中更新统出露于岗地。平原埋藏于上更新统或全新统之下,岩性以亚粘土为主,少量粘土和亚砂土。上更新统出露于冲湖积缓倾斜平原,侵蚀低山丘陵和岗地缺失,其它地区埋藏在全新统之下。全新统区内全新统出露面积为,占总面积的%,分布于测区北部师灵—李庄杨—丁崔一线以北和东南部王阁—张老庄—前寨一线东南,面积为。  、岩土体结构  本区岩、土体结构大体可划分为2个类型区。坚硬、半坚硬岩石类型区,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岩性前第

6、四纪基岩;松散岩类型区,分布于岗区和平原区,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粘性土夹砂、砂砾石层,厚度大于100m。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划分与富水性  、松散岩类孔隙水  将浅层含水层组的富水性分为四级,即: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贫水区。  将中深层含水层组的富水性分为三级,即:强富水区、富水区和弱富水区,见图2。  、变质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王林—堰塘湾—张南庄一线以南和李庄—刘青管庄一带,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裂隙发育,枯水季节地下水迳流模数/km2s。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分布

7、于酒店乡西北的九女山、官寨、杨不乃庄一带,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裂隙、岩溶发育,枯水季节地下水迳流模数/km2s。  地下水补、经、排条件  、浅层地下水的补、经、排条件  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农田灌溉回渗补给和地下水迳流补给。测区大面积为平原,天然水力坡度与地面坡度相近,地下水迳流也较缓慢。排泄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河流排泄、迳流排泄。、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侧向迳流补给。在县城及其周围,由于集中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由漏斗边缘向漏斗中心,水头

8、梯度逐渐增大,迳流也随之逐渐增强。排泄方式有人工开采和迳流排泄。由于迳流迟缓,迳流排泄量较小。人工开采主要分布县城区及其周围和师灵岗区,其它各乡为零星开采。  、变质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变质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沿裂隙及溶孔向下游迳流,并以迳流方式排泄。  地下水化学特征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测区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四个水化学类型,即hco3-ca型、hco3-camg型、hco3cl-ca型、hco3cl-cana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