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

ID:18066070

大小:16.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_第1页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_第2页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_第3页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_第4页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  在多年的审查图纸过程中,笔者发现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分述如下。  在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实际上难以真正分开,所以在设计中往往将各种接地系统共用一个接地体。对于共用接地电阻值,有一些设计人员认为:防雷接地和其它接地系统(重复接地、设备接地)共用接地体,由于没有弱电机房,因此共用接地电阻4Q,就能满足要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并且违反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第14.7.4.3条中规定: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但此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Q。众所

2、周知,现代建筑中存在着如电脑、电视机等大量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通过保护接地系统的重复接地与共用接地体相连。所以为保证安全,笔者认为,包括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的共用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Q。这个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较容易做到,因现在较多地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  《民规》第12.8.6条规定:“利用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其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In处焊出一根D12mm或40mm×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lm,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3、。②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规范说得明确具体,但笔者发现却有一些设计人员对此忽视,在图中没有任何表示或表示不全,对此应当引起重视。  《民规》对建筑物防雷分级的规定,分为三级。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接触到的是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三级防雷标准中用得较多的有两条,第12.2.3.1条:当年计算雷击次数≥0.05时,或通过调查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第12.2.3.2条: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显然,确定一个建筑物是否需要进行三级防雷时,应先按第12.2.3.1条计算。但在实际设计中,有人只简单地按第12.2.3.2

4、条进行选择,这就易使一些本应进行防雷设计的建筑物,没有进行防雷设计。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Ⅳ的经验公式为:  可见,建筑物的年计算雷击次数不仅与建筑物的体积有关,而且更与当地雷暴日数有关。例如:一个底面积为40m×15m的建筑物,如果处于全国最高雷暴日数(120.8)的云南省景洪县和全国最低雷暴日数(2.3)的青海省格尔木市,用上述公式验算,发现:在景洪县该建筑物低至5m也应进行防雷(>0.05);而在格尔木市,高达475m才应进行防雷。  故在确定某个建筑物是否要进行三级防雷设计时,应用经验公式判定。  树干式供电是最常见的供电方式,即在一根供电干线上并接若干个负荷。对于供电干线截面,有的

5、设计人员出于经济的考虑,在供电干线的后半段减少截面,即变截面。这种作法是违反规范和不安全的。  《民规》第8.6.2.4条规定:在线芯截面减小或分支处,只有符合以下两点才允许不装设短路保护:①上一级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的线路;②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不大于20A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在实际设计中,供电干线电流一般都大于20A。另外,由于条件限制,设计人员并不会对上一级保护电器的有效性进行验算。  因此笔者认为,为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设计人员不要盲目对树干式供电干线变截面。  导线截面的选择是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最常见的工作。从电工手册可以查到导线在25~C、30~C、35℃、40

6、℃4种温度下的载流量。导线的载流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越高其载流量应越低。因此,离开温度谈导线载流量是没有意义的。在实际设计中,有的设计人员忽视了温度影响导线载流量这一问题,而是按照导线在25't12时的载流量进行选择,这造成在高温环境下,导线过载,导线与保护开关不匹配,留下了发生电气故障的隐患,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般地区应按照环境温度35℃载流量选择导线,特别炎热的地区应按照40~C进行。  笔者在有些电气设计图纸中发现:消防线路穿塑料管(PVC)进行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讯、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

7、,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era。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  笔者认为,设计人员应对《民规》该条文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其消防线路一律穿金属管保护并从现浇板内、墙内等处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设时,应对保护钢管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S0116-98(以下简称《火规》)第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