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秀教案ppt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

ID:18084265

大小:56.9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13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_第1页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_第2页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_第3页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_第4页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优秀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赤壁赋优秀教案ppt赤壁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撇开课本注释准确翻译出文段;在他人翻译中及时挑出不当之处。  2、过程和方法:仍然实行“学习小组量化”管理法。以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兵教兵”,然后小组抢答并且“挑刺“,使知识落在实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第三段表达的意思,真正懂得客人悲箫的原因。喜欢这种竞争性学习的办法。在课堂争抢发言中,锻炼众人场合的无所畏惧、侃侃而谈的胆量和能力。特别这是一次这个班级并不多遇的公开课,更要叫更多的同学大胆地表现一下。  教学重点:真正弄懂这篇必背名篇,尽可能

2、让更多的学生跟得上步伐,并且参与其中,不游离大家的“热闹”之外。  教学难点:行为习惯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习惯性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学生借小组交流,自己不参与却做其它的事,还有的哑巴状一声不吭。知识方面,其一,第三段中曹操作为英雄人物与“我与客”普通人之间的同异的作用;其二,《拓展精练》在课堂上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上课前,两个课代表把十个组的组名分别写在黑板的两侧,以便上课时好记分。)  1、教师谈话:继续上节课的内容。仍然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自己班里怎样表现,在这个公开课也一样。不要怕听课老师多了,就不敢说了。

3、我们用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作秀的表演让大家看。如果抢得有两三家争抢,就采用“拳头剪子包”或者“收心手背”的方法决定首先发言。  2、电子屏幕放出《赤壁赋》的三段。分开小组交流,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大约10分钟开始翻译。  3、有主动举手已经准备好的小组过半的开始翻译。一小组为单位逐人翻译。其它组用心听,找出翻译有欠缺或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过来。教师及时公布每个发言人的得分。  4、针对三句作重点句理解:①“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为何说曹操是“横槊赋诗”而不是“挥笔赋诗”?(意在突出曹操的文武双全的英雄本色)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

4、海之一粟”这两句写的什么?(时间短暂与形体的渺小。)指的是那种人!还是那些人?(既指曹操一样的英雄人物也指“吾与客”的普通人)③“托遗响于悲风”怎么才能翻译得有水平?(争抢发言比高低)  5、课堂练习:《拓展精练》第十一则短文《北齐书.魏收传.魏收改武学文》  6、小组合作理解,解题,形成统一意见后,举手示意发言。  课后小记;这节公开课本人比较满意。主要是学生充分动了起来,比预期的愿望还要精彩一些。这里主要是同学们确实放开了,没有顾及听课的老师,也没有顾虑,完全出之于真实理解和朴实的表达,断无作秀成分。这是每个在场的老师可以看出来

5、的。这是从学生动起来的角度看的。如果从知识获得方面看,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在讨论②重点句时,同学们发言特积极,最后达成一致了看法。这是大家讨论的结果,而不是相反。在③翻译时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是我不曾料到的。这个事实说明,只要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智商是不可小觑的!也就是那句话,谁能把学生的智慧火花点燃,谁就是值得肯定的先生。在课堂练习环节,是哪个小题的争论抢答如火如荼,尤其是最后拿到选择翻译中的“折节”,迷倒了一大批人,最终由一个组正确完成。总之,这一堂普通的复习课是比较成功的,虽然也有一些遗憾。特别对于19班

6、这样成绩多排在垫底的班级,很难在三年高中能够上一次公开课的。这一次小家伙们出了风头,显示出了不普通的风采!赤壁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相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7、雄姿英发。羽扇仑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解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

8、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