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

ID:18088652

大小:10.0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9-13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_第1页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_第2页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_第3页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_第4页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霉菌及霉菌毒素对养鸭影响2021/6/2912021/6/2922021/6/2932021/6/2942021/6/2952021/6/2961、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具有明显发霉的原料,一定要杜绝源头。2021/6/2972021/6/2982021/6/2992、注意加工过程中水分控制和储存时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霉菌发育条件:水分:<0.7%不生长17-18%生长良好湿度:70%温度:20-28℃适宜,<10℃或>30℃生长不良基质:糖、少量N源和矿物质2021/6/29102021/6/2911上海崇明农场案例分析一、曲霉菌病2021/6/2

2、9121、病原特性:·引起禽曲霉菌病的是烟曲霉菌(半知菌纲曲霉菌属),是曲霉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霉菌。其次为黄曲霉。此外,黑曲霉、构巢曲霉等也有一定的致病性。·烟曲霉在固体培养基中,初期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经24-30小时后开始形成孢子,菌落呈面粉状,菌落周边为白色。2021/6/2914黄曲霉孢子柄顶囊小梗2021/6/2917(1)禽曲霉菌病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和其他多种鸟类,各种年龄均易感,幼禽最易感,20日龄以内的雏禽呈急性暴发,尤其雏鸭。成年家禽多散发,又称曲霉菌性肺炎。2、流行特点:(2)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发霉的垫草和饲

3、料为传播媒介,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善和卫生条件差是本病的主要诱因。(3)曲霉菌孢子体抗力很强,需煮沸后5分钟才能杀死,常用的消毒剂有5%甲醛、石碳酸、过氧乙酸和含氯制剂。(4)曲霉菌孢子易穿过蛋壳,造成死胚,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临诊症状;孵化室的污染和潮湿阴暗不干净的育雏环境也可造成疾病的流行。烟曲霉以感染致病为主,也可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大多数为蛋白质溶解酶,可是宿主组织溶解,尤其是细胞外基质溶解。可使动物痉挛、麻痹、致死和组织坏死等。3、致病机理:(1)抑郁、拒食、饮欲增加、多卧伏、反应冷淡、常有下痢且羽毛松乱;(2)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可闻气管啰音

4、;有的表现出精神临诊症状:如摇头、头颈不随意屈伸、共济失调、两腿麻痹、脊柱变形等;(3)冠和肉髯暗红或发紫;病原侵害眼时,结膜充血、肿眼、眼怜睑密闭、下睑有干酪样物,严重可致失明;4、临床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喘气病雏头颈伸直,张口呼吸临诊症状2021/6/2923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肺、气管和气囊。典型病例:肺脏可见霉菌结节及浸润性肺炎。从粟粒到黄豆大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结节,并可能有肉眼可见的菌丝体,成绒球状。偶见于眼、肝、脑等组织。5、病理变化:2021/6/2924二、霉菌毒素2021/6/2925常见霉菌毒素曲霉菌属: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

5、素、杂曲霉毒素青霉菌属:黄绿青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毒素镰刀菌属:单端孢霉稀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稀酮、丁稀酸内酯、串珠镰刀菌毒素2021/6/29262021/6/2927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结构类似,有二呋喃环、香豆素(杂氧萘邻酮)1、黄曲霉毒素特点AF为黄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氯仿、甲醇,不溶于正己烷、石油醚、乙醚;耐热280度裂解;在紫外照射下产生强荧光;在碱性条件下香豆素能形成香豆素钠盐溶于水。2021/6/2928(1)AF理化特性AFB1与其他毒物LD50比较名称LD50倍数AFB10.33516663001360

6、DDT200630CDT59201As2O33063KCN3102021/6/2929(2)具有急性毒性作用。AFB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2021/6/2930(3)最敏感的动物是雏鸭,LD500.2mg/Kg,12μg/羽,急性毒作用:肝脏毒;能够致癌、致畸、致突变。(4)黄曲霉毒素中,B1毒素毒性最强,这与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有关(结构决定毒性)。同时,AFB1具有很强的亲和力。(5)慢性毒性作用(成年鸭)肝组织学变化: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肝管上皮增生及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肝功能变化:血清转氨酶、ATP、碱性磷酸酶、球蛋白升高。其他症状

7、: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低,生产性能下降。2021/6/2931AF致病机理(1)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由于DNA模板活性的降低和RNA聚合酶II(在很大程度上负责mRNA的合成)的抑制以及核苷转运缺陷所引起的。(2)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过抑制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3)干扰糖类和脂类代谢(肝脏中脂类的聚集)出现肝糖水平下降和血糖水平上升(如肝糖合成酶抑制)出现肝脏中脂类的聚集(脂类运输被破坏所导致)(4)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2021/6/2932亚急性剂量机体总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性增加继发其他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

8、增加霉菌毒素直接损害免疫器官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