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

ID:18134206

大小:2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4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_第1页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_第2页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_第3页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_第4页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模量的测定_评分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预习报告(20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伸长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方法;2.理解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4.进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二、实验仪器杨氏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米尺,砝码,待测金属丝三、实验原理1、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2、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说明:实验原理应有必要的图示、公式、及文字叙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调节仪器:a.调节支架。b.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c.寻找标尺的像,并使像清晰。2、观察金属丝伸长变化。3、

2、测量金属丝长度、平面镜与竖尺之间的距离,金属丝直径,光杠杆常数。(说明:实验步骤应阐述具体清晰)第二部分:数据采集与实验操作(40分)有较好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好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准确,操作过程无误(35-40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操作过程无大的违规(35-20);动手能力较差,难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与记录不完整、有偏差,有违规操作(0-20分)。操作要点:1.根据测量范围和仪器精度,选择各测量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2.光杠杆、镜尺组

3、和望远镜的调节。5第三部分: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30分)数据处理要求:1.原始数据需重新抄入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的正文中,再进行具体处理。2.对单次直接测量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给出各量的测量结果。3.对多次直接测量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给出各量的测量结果。4.由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对间接测量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给出各量的测量结果。5.给出实验结论。测量数据参考值:1.单次直接测量量测量参考值:金属丝长度:;钢卷尺仪器误差:0.05cm光杠杆与镜尺组距离:D=151.5cm;钢卷尺仪器误差:0.1cm光杠杆常数:b=8

4、4.00mm;卡尺仪器误差:0.02mm砝码质量:360g/1个砝码;误差:1g/1个砝码2.多次直接测量量测量参考值:金属丝直径测定:螺旋测微计零点读数:0.000mm次数12345平均值零点修正值0.4880.4900.4890.4920.4900.4900.4900.0020.0000.0010.0020.000金属丝长度变化记录I1016.2016.1016.15236016.4016.1816.29316.5816.4816.53416.6216.5616.59516.8416.8216.81616.9616.941

5、6.95717.1017.0417.07817.2417.24=,,,1234平均0.660.660.540.650.63cm51.杨氏模量E的测量参考值:将各测量量代入公式=,由不却定度传递公式:Pa第四部分:思考题(10分)1、各种不同长度用不同仪器测定,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5答:本实验中,金属丝长度用米尺测量,光杠杆与镜尺组间距离也用米尺测量;光杠杆常数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选择测量仪器时,要考虑测量范围和相对不却定度两个因素,也就是说要考虑仪器的量程和精度。首先,要考虑测量范围,被测物的长度应在

6、测量仪器的量程之内;同时还要考虑仪器的精度,尽量减小测量误差。1、本实验中哪一个量的测量误差对结果影响最大?试作具体讨论。答:本实验中,竖尺上的位移(金属丝拉伸量的光杠杆放大量)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根据相对不却定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各个测量量对测量结果影响的大小,其中:可见,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2、用光杠杆把测变成测等量,若把称为光杠杆的“放大率”,由(5-22)知,能不能增加,减小来提高,这样有没有好处?有没有限度?答:由教材p82,(5-23)式得:,即,其中为光杠杆的“放大率”,(1)可以通过增加减小来提高,有好处,能够

7、提高测量精度。(2)有限度:太小,则不能成立;太大,则实验操作会很不方便,会增加实验的成本。3、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外,能否用作图法求杨氏模量?若能,应怎样作图?答:可以用作图法求杨氏模量。根据,有,令,可得。可见,对于同一段金属丝,与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当时,(为一个砝码的质量),对应;时,对应;…,依次类推,当时,对应,以为横坐标,以5为纵坐标描点作图,会得到一条直线,求出其斜率,则,由此,可以求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