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ID:18147088

大小:11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4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_第1页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_第2页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_第3页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_第4页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题目学校代码:10410序号:050603学生学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小二号仿宋体(下面其它空栏填写小二号仿宋体)学院:工学院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指导教师:二O年月-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小四宋体,500字以内)关键词:-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英文题目(TimesNewRoman小三号字,加黑)Abstract:(TimesNewRoman)Keywords:(TimesNewRoman)-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目录目录自动生成,目录的自动生成方法说明先打开任何一篇需要生成目录的Word文档→“视图”→“大纲”→对需要设页码的部分调设成不同级

2、别(在文档工具栏的最下一行的左边),对不需要设置页码的内容均设置为正文文本→设置完成后,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根据所需进行选择“目录”中的适当选项→“确定”注意:目录完成后,如论文需要修改,修改后,只要点击“更新目录中”的“更新整个目录”,目录就会自动更新。-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目录(自动生成的目录参考)1绪论11.1引言11.2超声加工相关技术概述21.2.1超声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1.2.2传统超声加工技术21.2.3旋转超声加工技术41.3超声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51.3.1超声振动切削的研究进展51.3.2超声复合加工的研究进展71.3.3超声表面光

3、整加工的研究进展81.3.4旋转超声加工的研究进展91.4课题研究依据及本文所做的工作112旋转超声磨削及其加工机理分析132.1旋转超声磨削的原理132.2传统磨削中的材料去除机理142.2.1塑性材料的去除机理142.2.2脆性材料的去除机理152.3超声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172.3.1传统超声加工中的材料去除机理172.3.2旋转超声加工中的材料去除机理182.4旋转超声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202.5本章小结206总结44参考文献44致谢44-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绪论(参考正文)1.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不锈钢、复合材料、工程陶瓷等难加工材料应用日趋广泛,

4、而此类材料的特殊性能使其加工制造非常困难。例如[1],海洋结构件普遍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而不锈钢加工起来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粘刀现象严重、加工硬化趋势强等特点,使得不锈钢切削过程中切削功率消耗大,切削温度高,而且加工工件表面质量较低。又如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如机匣、压气机风扇叶片等广泛采用钛、镍基合金等先进结构材料,而钛、镍基合金材料切削加工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材料热硬度和热强度很高,所需切削力很大,工件、刀具容易产生较大变形。航天飞机机顶首部广泛采用工程陶瓷,但工程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等特点,使得陶瓷材料的加工十分困难,加工成本很高。此类材料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一系

5、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对此,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加工,而特种加工很适合对这些材料进行经济加工[2]。而在众多特种加工方法中,超声加工有其独特的优点,因而迅速得以发展和推广[1]。超声加工(Conventionalultrasonicmachine,USM)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加工方法。尽管该加工方法的生产率比电火花、电解加工等低,但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却比它们高,可稳定地加工出精度为±5μm,表面粗糙度为Ra<0.51~0.76μm的零件[3];其应用不受工件材料的电、化学特性限制,不需要工件导电,也不像激光、电火花等特种加工一样给工件带来热损伤和残余应力。尽管如此,由于各种

6、客观条件的限制,迄今为止对于超声加工,特别是旋转超声加工的加工机理、工艺规律和加工稳定性等的研究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对旋转超声磨削加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而有研究表明[7-9],在超声加工中,旋转超声磨削具有加工时磨削力小、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工具磨损小以及对加工材料适应广等优点,也是复合材料、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比较理想的加工方法。1.2超声加工相关技术概述1.2.1超声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听觉上限的声波。一般来讲,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约为16~20KHz。因此,人们常把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在实际应用种,有些超声技术使用的频率可能在16KHz以下。

7、早在1830年,为了探讨人耳究竟能够听到多高的频率,F.Savart[13]曾用一个多齿的轮首次产生了频率为-6-毕业设计(论文)题目Hz的超声,但人们一般却认为,首次有效产生高频声的,应是1876年F.Galton的气哨实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P.Langevin[14]发明了石英晶体换能器,用来在水中发射和接收频率较低的超声波,开始了人类真正科学的开展超声技术的研究。1.2.2传统超声加工技术超声加工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