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ID:1815165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4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2.《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

2、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4.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

3、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5.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改组国民党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确立三大政策④发

4、动“二次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7.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8.张

5、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9.《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

6、文中的“大会”是指()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0.“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工农武装割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11.下列著作,为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的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7、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新三民主义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指出: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人们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5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C.使人们彻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