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ID:18243097

大小:117.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15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_第1页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_第2页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种子Seed2001年第2期(总第114期)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杨远柱唐平株(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长抄410116)摘要:作者通过甚结从事水福光温敏核雄·睦不育来选育实践,扰光温敏核雄·睦不育基因来源,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世代选择方法以及宴用型光温敏拔雄性不育系应具奋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选择指标等方面用述了自己的研究体备。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国内自石明松提出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概念以来叫,尤其是袁隆平院士提出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战略设想以后嘲,全国先后育成了62个光温敏两用

2、核不育系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育成15个两系杂交稻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但是,与三系法杂交稻相比.其应用的速度缓慢,究其原因关键是已鉴定的籼型不育系大多综合性状不够理想t配合力较差,尤其是适宜长江流域应用的中熟早稻类型的理想核不育系太少。因此,研究发掘新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资源,选育出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5℃,且对一星期左右低温钝感的早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主攻方向。作者自1994年开始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研究以来.在褒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和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有关技术路线指导下0Ⅷ,主攻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3、已育成株ls、陆18S两个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于23,5℃的低温敏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选育的18—29S已通过湖南省生态实用性鉴定。通过它们的选育,作者在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1核不育基因来源我国已育成的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口],第一类是通过籼粳交从农垦58S转育而来的t如W6154S等‘第二类是从辐射后代中获得的,如5460S等}第三类是从野栽交后代中获得的,如衡农S一1}第四类是从籼籼交后代中发现的.如安农S-1等‘第五类是从籼粳复交后代中选育到的.如新光S等

4、。目前.育种者用得最多的方法是用现有核不育基因作供体,与目标亲本进行转育。据国内已报道的102份光温敏核不育系统计,农垦58S转育的达8o份,安农个S一1转育的有13份,且大多数受体亲本选用的是三系杂交稻的优良保持系或恢复系,如珍汕97B、V20B,协青早B,湘香B,测64—7、水源287等,可见核质来源较为狭窄。因此,研究发掘新的核不育基因资源,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至关重要。在常规育种中,我们经常在一些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生态型材料杂交后代(如籼粳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些雄性不育株,通过改变其发育的光温条件,使内部矛盾得到充分协调,其育性即可得到恢复。安徽广德农

5、科所从“2490/粳3/MR365获得的不育株经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光s[,作者从抗罗早III科辐红2号/HA79317—7//02428”F代群体中获得的不育株,经=年五代定向培育而成的株ls、陆18S、18—29S.都充分说明对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生苍型材料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进行定向培育.是发掘新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途径之一。2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两用核雄性不育水稻的特点是利用其不育性进行制种,利用其可育性进行繁殖,即一系两用。由于这一育性特点决定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不稳定.即在制种时,低温引起不育系育性恢复,导致杂交种子不纯.在繁殖时.较高的气温又将导致不育

6、系可育度低-繁殖减产。两系法杂交稻可否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关键取决于两用核不育系是否具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能否大批量繁殖种子。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选育光周期敏感型核雄性不育系.但目前昧农垦58S及其衍生的粳型核不育系外,没有一份籼型核不育系属光敏核不育型。其次.选育光温互作型核雄性不育系.即表现明显的光温组合效应,在长日条件下,温度高低对育性转换影响较小,对低温敏感性不强,不育性较稳定。在短日条件下,较低温度即可恢复育性,繁殖产量较高,这是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重点方向。第三,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控制,在高温

7、条件下表现不育,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但不育起点温度愈高.制种的风险就愈大。因此,作者认为将这类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指标由原来的连续三天日平均气温23,5℃以下.改为5天日平均气温23"C左右,才能基本保证湖南盛夏制种没有风险。但是.由于受生理临界温度的影响,不育起点温度越低.可育温度区间越窄,繁殖越困难。然而,有资料报道水稻孕穗期生理临界温度品种之闻差异较大t矮子粘为l7~l9℃,南特号为15~16℃[Lo3。因此,在筛选低不育临界温度的同时,要筛选育性转换敏感期低生理不育临界温度。陈良碧等人已筛选出不育临界温度22℃.生理不育临界温度17"C的材料

8、,并把它称之为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虻啪。作者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