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

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

ID:18247701

大小:145.6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15

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_第1页
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_第2页
资源描述:

《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9VOL.20NO.9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第20卷第9期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赵子剑(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摘要:目的优选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茯苓多糖加热回流及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提取得率有显著性差异(P

2、zationExtractionMethodofPachymaninporiaCOCOS(Schw.)WoffZHAOZi-jian(ChemistryDepartment,HuaihuaUniversity,Huaihua,418008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ptimizeextractionmethodofpachymaninpor/aCOC08(Schw.)wolf.MethodsTheorthogonaltestWaSusedtooptimizeextractiontechniqueofpaehymaninpor/aCOCOS(schw.)wolfb

3、yultrasonicandheatingrefluxwiththecon—tentofpaehymaninpor/aCOCOS(Schw.)wolfastheindex,andthetwoextractionmethod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methods(P<0.05)withtheextractionrate.ConclusionUltrasonicextractionisbetterthanheatingrefluxextraction.Keywords:PoriaCOCO

4、S(Schw.)Wolf;Orthogonaltest;Ultrasonicextraction;Heatingrefluxextraction茯苓P0砌COCOS(schw.)Wolf又称茯菟、茯灵、松薯等,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在我国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南等省。茯苓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谓其“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宁神,不饥延年。”《本草纲目》也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历代医家均肯定茯苓既有滋补强身作用,又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茯苓药性缓和,补而

5、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能治疗脾胃虚弱、遗精早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小便不利、呕吐腹泻等症。其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其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较强的抗癌作用一。。为了提高茯苓多糖的提取得率,我们以茯苓多糖为考察指标,进行加热回流和超声波提取茯苓多糖的对比实验。现报道如下。1仪器与药品UV一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超声波清洗器(KQ一100DB型,江苏昆山),FAl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良平仪表有限公司)。茯苓(湖南靖州),葡萄糖标准品(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833—2005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苯酚,氢氧化

6、纳,冰乙酸,无水乙醇,丙酮,碳酸氢纳,浓硫酸和铝片等。2方法及结果2.1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po根据茯苓多糖的理化性质,以及大生产中的可行性原则(减少工序,降低成本),选取提取次数、药品粒度、固液比(提取溶液为0.5%的NaOH溶液)、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k(34)正交实验,以茯苓多糖的含量(用苯酚一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为评价指标,优选两种方法的最佳收藕日期:2008-104)6;修订日期:2009434-0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No.08C663);怀化学院科研项目(No.2007361)作者简介:赵子剑(1972.),男(汉族),湖南南县人,现任怀化学院副教授,

7、主管中药师、执业药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药学教学、科研工作.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2,实验设计与结果见表3—4,方差分析见表5~6。2.2实验结果分析2.2.1加热回流提取茯苓多糖由表3可知,极差中c项最大,D项最小,即该4个因素对用加热回流提取多糖产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C>A>B>D,表明在加热回流的实验条件下,就茯苓多糖的产率而言,各因素对其影响的主次顺序是:固液比>药品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而由表5知因素c对用该方法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