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ID:1826327

大小:4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_第1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_第2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_第3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_第4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引起各方重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在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基本上是城乡二元经济,城乡市场隔绝,农村消费条件不充分,市场发育不完全。在占全

2、国总人口63.8%,户数占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高昂,有一半的农户没有自来水,大大限制了农村地区对现代消费品的需求。2000年农村每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分别为48.7、12.3、28.6,仅为同年城镇居民拥有量的41.7%、15.4%、31.6%。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比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25元高出11.3%。2000年上述三大件的价格仅为1991年时的一半或更低,但2000年农村居民的拥有量也仅为1991年城市居民的71.1%、2

3、5.3%、35.5%。可见,不是收入水平,而是基础设施不足是限制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实现其消费意愿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1999年12月对全国18796个农户所做的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农村电价每调低一毛钱,对彩色电视机需求的刺激作用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370元;对电冰箱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667元;对洗衣机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909元。如果做到农村居民用电和城市居民同网同价,在农村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锅做到村村通电视,建水塔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农村地区将会很快出现一个家用电器的消费

4、高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将不再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水、电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农村地区还会自发地掀起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和改善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把许多制造业现存的过剩生产能力消化掉。  而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所

5、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经济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6、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加强农村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消化掉过剩生产能力,使国民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国民经济可以恢复健康、快速、持续的增长,这样农村劳动力才可能有机会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政策。  二、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差距  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东中西部之间收入差距

7、如何不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缩小,是我国在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关于此点,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是关键。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逊提出的“要素价格均衡理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有异的地区,如果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决定产业结构,然后,通过统一的产品市场,进行地区间的产品串换,那么,各个地区间劳动者的收入就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趋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粮食为例,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相对于中部地区人多地少,工资水平高,因此,粮食这种土地相对密集的农作物在东部地

8、区不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有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当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和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粮食生产就会越来越不合算,东部地区自然会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