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

ID:18329502

大小:1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6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_第1页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_第2页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_第3页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_第4页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交通出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於活動分析法的人類空間行為研究*基金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基金號40671058作者簡介:柴彥威(1964-),男,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城市社會與行為地理學研究。E-mail:chyw@pku.edu.cn沈潔(1981-),女,碩士,研究方向為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E-mail:shenjie@pku.edu.cn柴彥威沈潔(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北京,100871)摘要:居民日常活動空間和城市日常活動系統是人類空間行為研究中的重要內容,直接反映行為空間形成機制、分佈特徵及其與實體空間的相互關係,並為城市社會生活及其空間體系研究提

2、供了重要的微觀視角。本文就行為空間研究中若干關鍵問題進行探討,認為基於日常活動空間的活動分析法能夠很好的整合和處理這些問題;在對活動分析法相關概念和幾個重要方法介紹的基礎上,提出了相對完整的基於活動分析法的行為空間研究框架。關鍵字:行為空間活動空間活動分析法人類空間行為1研究背景人文地理學家一直把人類行為及其與所處系統的經濟、社會等因素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其研究焦點,但是傳統人文地理學往往把人類行為看成是相對穩定且可重複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認為人類行為具有客觀性和穩定性,因此,大多數人類空間行為研究都局限在匯總層面上,並特別關注經濟活動、人流、物流的

3、區位特徵,關注特定現象的數量和密度的空間變化。自1960年代起,人文地理學家開始認識到,人類的空間行為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非想像得那麼簡單,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偏好以及經濟因素以外的社會文化制約等與人類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有待深入的考察。因此,研究開始從以前重視形式與結構的描述向重視過程的描述和解釋轉變,“事物和現象是怎樣並且為什麼出現在其所存在的地方”成為新的以過程為導向的研究主體[1],行為地理學就此興起。早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匯總層面上的人類行為特徵,並且強調個人對於物質環境的選擇和偏好;其後,在結構化理論的影響下,行為研究轉為強調外部環境的

4、作用,關注經濟、社會、文化、社會、政治、法律、道德和其他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著眼於日常化、結構化的人類行為[2]:即從過去只注重“空間行為”、“例外行為”逐漸走向“空間中的行為”、“日常行為”的研究,無意識的、非探索性的、反復空間的經驗行為開始成為焦點[3]。在這一趨勢下,城市日常活動系統的研究成為人文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在城市地域中,關注個人行為與環境互動及其深層作用機制的重要體現。城市日常活動系統指的是由城市居民在進行各種日常活動(如通勤、家務、休閒、購物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空間體系,是個人慣常的、連續的行為所形成的空間形態與結構系統[

5、4]13。在有限的時空間資源下對於該系統進行研究,跳出了傳統行為地理學過於強調環境感知的局限性,考慮不同主體日常活動所構成的城市行為環境對於個人行為的整體制約;此外,從社會文化深層結構中找尋城市生活背後模式化的原因,也為從微觀層面上理解城市社會及其空間體系提供了的獨特視角。其中,人類活動分析法(humanactivityapproach)通過移動出行將日常活動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連續統一起來,突出出行行為與城市功能結構的相互影響;隨著其理論和方法的日益成熟與深化,成為城市空間結構、城市規劃和城市交通研究等領域的熱點2005年,由交通研究世界大會(W

6、orldConferenceonTransportationResearchSociety)組織的“交通研究前沿:社會與空間交互”專題研討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會議以社會與空間的交互作為當前交通研究的新焦點,並就其對於出行行為的影響以及這種關係對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發展的啟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筆者發表了中國城市居民時空間行為與結構的研究成果。2007年第86屆美國科學院交通研究會學術年會(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TRB)上,筆者所參與發表和討論的“活動與時間利用分析最新重要研究”分會場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7、基於活動分析法的行為研究及其交通規劃應用發展成為重要議題。。相比而言,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5]。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研究的相關學科,包括人文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等逐漸開始關注城市中個體人的需求,居民日常活動行為空間研究已經引起很多學者的興趣。例如,2005年8月的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期間,對行為研究感興趣的國內部分學者在北京大學召開了小型沙龍,就中國城市研究中的個人行為的資料獲取與研究方法進行了討論,並達成繼續展開學術交流的意向;2007年12月將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專題討論會,就基於非匯總行為方法的中國城市研究問題展開研討。可見,基於個

8、體行為的城市研究及其規劃應用已經成為中國相關學科研究關注的熱點。與此同時,基於個體行為的實證研究得到開展。從研究方法和視角來看,已經出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