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

ID:18379300

大小:7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7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_第1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_第2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_第3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_第4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题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

2、“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

3、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2.(2016·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

4、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3.(2016·河南名校联考)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

5、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A。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发展,故C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5·皖南八校联考)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

6、……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C。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C正确。4.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

7、质基础【解析】选D。秦国粮食亩产高于其他诸侯国,这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正确。【拓展延伸】古代“农本”思想与生态环境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因此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古代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5.《新唐书·列传·卷九十》记载,“江淮田一善熟,

8、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解析】选D。从“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反映江淮农业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加固训练】(2015·深圳模拟)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