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

ID:18456820

大小:8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8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_第1页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_第2页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_第3页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_第4页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永年县各村村名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年县各村村名来历东杨庄、西杨庄——据传,宋、金时代,就有杨姓大户在此居住。据西杨庄玉皇庙碑文记述,明万历十九年,这两个村分别叫东杨二庄和西杨二庄,以方位及姓氏命名。后来简称东杨庄和西杨庄。 故城——《地理志韵编》与《后汉书·注》云:广年古城在今永年县(城关)西北。据一九七六年故城地裂现象考证,故城村即汉代广年县城,县志亦称古城。前汉置广年县,属广平国,后汉属距鹿郡,魏郡属广平郡,永嘉后废。北齐时,曲梁并入广平县,并移治曲梁城(即今之永年城关),此遂为广年县故城。 前党庄、后党庄——永乐年间,党、赵姓氏奉诏迁此占产立庄。党姓为大户

2、,故冠以党姓命村名党家庄。光绪三年县志上还记载为党家庄,后来分治,按位置称前党庄、后当庄。 冯庄——明初,冯姓奉诏迁此占产立庄,1965年曾改名四新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恢复原村名冯庄。 康庄——据康氏家谱记载:该村原名犁耙庄,传说曾为曲陌大户耕地放犁耙的地方。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康氏七世祖由鸡泽县康马昌迁此居住。更名为康庄。 韩庄——据查明嘉靖年间,由四户韩姓人家从大阎胡寨迁此定居。以姓氏为冠命村名韩庄 席庄——据查,原名薛庄,明永乐年间,有席、苗、路等姓氏奉诏迁此占产立庄。席姓为大户,冠以姓该村名席庄。 赵庄—

3、—据查,明永乐年间,赵氏奉诏迁此占产立庄。冠以赵氏命村名赵庄。 南庄——1963年席庄一部分宅基被淹,有四十户居民迁往席庄村南居住,称南庄。 方头固——明永乐年间,杨氏奉诏由山西省榆次县恢教村迁来,占产立庄,一附近有方头固冢命村名方头固村  杨庄——宋元时代,有杨姓大户居于此而命村名杨庄。 张杨庄---明初,张氏奉诏迁此占产立庄。因东、西杨庄是这里的老村,便以杨庄为基础,又以姓命村名张杨庄。 东陈甫----传说宋元时代,有陈、甫二姓氏在此地居住。故按姓氏命村名陈甫。明初从山西迁来居民,未更村名。后人丁繁衍,发展为东西两个村庄,该村

4、在东,称东陈甫。 冯杨庄——明初,冯氏奉诏迁此占产立庄。因东、西杨庄是这里的老村。便以杨庄为基础,冠以冯氏命村名冯杨庄。 屯庄——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实行驻兵屯田,休养生息,为此当时屯田之地。明初移民在此占产立庄,称村名屯庄。 郅家寨——清光绪三年《县志》记载:该村叫郅家寨,以郅姓最早在此居住而命名。东小屯——清光绪三年《县志》记载:该村叫东小屯。因为该村正南有大屯,位置又在辛庄堡之东,故叫东小屯。 库官营——相传宋金时代,曾在此建兵营,屯粮草,为库官居住地,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居住于此,称村名为库官营。 前、后司郭庄——明代该村

5、只有司、郭两姓氏,所以叫司郭庄。后来形成前后两个村,故名后司郭庄和前司郭庄。 陈沟——据查,明初陈氏奉诏从外地迁此占产立庄,因地处沟壑地带,故冠以姓氏命村名陈家沟,后简称陈沟。 西七急——据传,梵语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浮屠亦作浮图、佛塔之义)。村名叫七级之变体,为七级佛塔之义。所以说明该村古代曾建有七级浮塔,随朝代的更替,时间久远,对村名来历已经失传。此论是否正确,待考证。 冀窑——明崇祯元年碑文记载,燕王扫北后,有冀姓人家在此烧盆为业,渐成村落,称冀家窑,简称冀窑。 李沟——据查,元代已有陈氏在此居住。明初,王、

6、常、李等姓氏奉诏来此定居,以王、常两姓命村名王常窑。李姓李姓家族发展较快,渐成村中大户,于明朝中期更名李家沟,简称李沟。 吴庄——由寿国公中书右丞鼎墓和赵国公史部尚书元圭墓可证,元代就有吴氏大家族在此居住,称吴庄。 庄沟——据查,明初有翟氏从外地迁此占产立庄。因地处沟壑地带,命村名翟庄沟。1958年公社化以后,群众习惯称庄沟。 东石山——明永乐年间,侯氏等人家奉诏迁此安居立业。因这里有小山坡,故命村名小石山,又因位于大石山之东,后更名为东石山。 陈义——明嘉靖广平府志记载,该村叫陈义。原居孟氏,明永乐年间有王禹从山西洪洞迁来居住。

7、传说,燕王扫北时,村里的人将全部被杀尽,多亏阎王的大臣陈氏劝阻,少数人才得幸免。后来,村民为纪念陈氏的大恩大义,故将村名定为陈义 戴庄——据家谱记载:戴氏于明洪武十六(公元1383年)迁次占产立庄,故命村名戴家庄,后简称戴庄。 三塔——据查,唐贞观年间,这里建有洪福寺(清代改名安仁寺),寺内有三座塔。明永乐年间,周、武、宋等姓氏迁此占产立庄,命村名三塔。 后六星——据碑文记载:该村原叫南斗村,明永乐年间,游、赵、王等姓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根据“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之说,更村名为六星。后来分成前后两村,该村在北称后六星。 马固—

8、—该村原名叫陈凹。明永乐年间,马氏迁此定居,更名为马固。 方头固——明永乐年间,杨氏奉诏由山西榆次县恢叫村迁来,占产立庄,以附近有方头固冢命村名方头固村。明嘉靖广平府志记载,该村有巨冢顶部呈平方形,名方头固冢,为潭水环绕,是永年西北一大名胜,所以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