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ID:18485949

大小:1005.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9-19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_第1页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_第2页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_第3页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_第4页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人体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占身体重量万分之一为界人体总重量的99.95%:必需常量元素—构成人体的肌肉、骨骼、器官。有碳、氢、氧、氮、磷、硫、氯、钾、钠、钙、镁等11种。人体总重量的0.05%:非必需和必需微量元素必需元素:参与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或构成人体的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定义1990年FAO/WHO联合组织的人体营养专家委员会,根据1973年以来研究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思路的扩展,讨论提出了必需微量元素的定义(1996年公布):若该元素的摄入量减少到低于某一限值,总会导致同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或该元素是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有机结构的必需组分。专家委员

2、会强调:一种元素在一个动物种属中证明是必需的,并不能推断为对另一种动物或人也必需,也即要单独一一证明。硒—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发现1817年发现硒(Se,selenium),瑞典化学家Berzelius。1934年硒中毒—动物碱毒症和瞒跚盲。1957年硒营养作用—德国Schwarz发现第3因子硒可预防实验大鼠食饵性肝坏死。小鸡的渗出性素质、猪的食饵性肝坏死、牛羊白肌病。1973年揭示了硒的第一个生物活性形式,美国学者Rotruck等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分。硒—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发现中国科学家在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贡献1979年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1980年第二届国际

3、硒讨论会1984北京1988德国1992美国1996北京2000意大利(2004美国)克山病的发现克山病是一种以多发性灶状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它具有地区性分布、季节年度高发和人群多发这三大流行病特征。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潜在型等四类。克山病人的心脏奇大,大于1/2胸腔。人体硒缺乏危险性的参考值(μg/g)克山病区交叉地区非病区全血硒2020--50>50发硒120120--200>200主粮硒1010--20>20硒—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发现硒可预防克山病的发生克山病地区均为低硒地区克山病病人处于内外环境低硒状态(水、土、粮Se水平低、GPX活力低)从

4、而证明: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FAO/WHO/IAEA的微量元素分类第一类: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Fe)、锌(Zn)、铜(Cu)碘(I)、硒(Se)铬(Cr)、钴(Co)、钼(Mo)第二类:人体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锰(Mn)、硅(Si)、镍(Ni)硼(B)、钒(V)第三类: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具有必需功能氟(F)、铅(Pb)、镉(Cd)、汞(Hg)砷(As)、铝(Al)、锂(Li)、锡(Sn)必需微量元素主要生理生化功能构成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必需组分组合蛋白:血红蛋白(Fe)、铜兰蛋白(Cu)酶类:碳酸酐酶(Zn)、谷胱甘酞过氧化物酶(Se)、过氧化氢酶(Fe)、超氧化物歧

5、化酶(Cu、Zn、Mn)、呼吸酶类(Fe、Cu)、精氨酸酶(Mn)激素:甲状腺激素T4、T3(I)、胸腺九肽(Zn)维生素:VitB12(Co)必需微量元素主要生理生化功能激活酶、激素:葡萄糖耐量因子(Cr)、胰岛素(Zn)核酸代谢(Cr、Mn、Co、Cu、Zn)肾上腺类固醇的生成(Cu)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分化增殖;氧化和抗氧化反应;增强免疫力等营养素摄入量—生理功能关系(Bertrand曲线)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寿命有长期和终身影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食物和水是必需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体内营养状况膳食中其他元素膳食中某些组分体内自身平衡调节拮抗与协同吸收影响必需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6、缺乏或中毒的可能性阴离子型的碘、硒、氟土壤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地方病的发生缺乏过多碘:碘缺乏病高碘甲状腺肿硒:克山病、大节骨病硒中毒氟:龋齿氟骨症阳离子型的铁、锌、铜、铬等食物加工过程中微量元素的丢失:如大米白面的精加工丢失了几乎80%的必须微量元素。食物中影响吸收的组分:如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谷物中的植酸会减低铁、锌、铬的吸收率;茶叶和咖啡会影响铁和锌的吸收。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的可能性特殊身体状况时,对某些微量元素需要量会增加儿童生长发育期妇女孕期和授乳期老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患某些疾病或创伤手术时遗传性缺陷病隐性遗传的Menke卷发综合症—Cu代谢紊乱家族遗传

7、性疾病:肠病性肢皮炎—导致Zn缺乏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Fe)铁在人体中的分布:体内含铁总量:男50mg/kg,女35mg/kg总铁量的70%为功能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运铁蛋白)总铁量的30%为储存铁(铁蛋白、血铁黄素)铁在人体中的吸收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25%):动物性食品(肉、鱼和禽类)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3%):植物性食品(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和蛋奶类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Fe)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因子: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单糖、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山梨酸),以及肉、鱼和禽类中存在的“肉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