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

ID:18545169

大小:23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9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_第1页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_第2页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_第3页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_第4页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解酸化池和初沉室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11.1水解池的容积11.4.1堰长设计2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21.4.3堰上水头31.4.4集水水槽宽B31.4.5集水槽深度31.4.6进水堰简略图47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1.1水解池的容积水解池的容积式中:——水解池容积,m3;——总变化系数,1.5;——设计流量,m3/h;——水力停留时间,h,取6h;则印染废水中水解池,分为4格,每格的长为2m,宽为2米,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3m,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6m3,4格的水解池体积为48m3。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已知反应器高度为:;反应器

2、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如下:式中:——上升流速(m/h);——设计流量,m3/h;——水解池容积,m3;——反应器表面积,m2;7——水力停留时间,h,取6h;则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符合设计要求。1.3配水方式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均匀布置在池底。1.4进水堰设计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1.4.1堰长设计取出水堰负荷(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式中:——堰长m;——出水堰负荷,,取

3、0.2;——设计流量,m3/s;则m,取堰长。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出水收集器采用UPVC自制90º7三角堰出水。直接查第二版《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P683页,当设计水量为=5m3/h时,过堰水深为63mm,每米堰板设6个堰口,过堰流速为。取出水堰负荷(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每个三角堰口出流量为1.4.3堰上水头式中:——堰上水头m;——每个三角堰出流量,m3/h;则m。1.4.4集水水槽宽B式中:——堰上水头m;——设计流量,m3/s;为了确保安全集水槽设计

4、流量=(1.2~1.5)则m,因此水槽宽取50mm。1.4.5集水槽深度集水槽的临界水深:7式中:——堰上水头m;——安全设计流量,m3/s;则m。集水槽的起端水深:式中:——起端水深m;则m;取;设出水槽自由跌落高度:。则集水槽总深度m1.4.6进水堰简略图图1出水三角堰尺寸图图2集水槽剖面图1.5进好氧池出水管设计7取水在管中的流速为,(数据取自《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式中:——出水管直径,mm;——过堰流速,m/s;则m,取DN25管。1.6污泥回流泵设计计算在水解酸化池中,按污泥回流泵的流量为计算。取污泥回流管设计流速

5、,(数据取自《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污泥回流管的直径为式中:——出水管直径,mm;——过堰流速,m/s;则m,取DN65管。初沉池的设计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原因: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比较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假设污水沉淀时间为1.5h,采用行车式刮泥机,污水流量为7000m3/h1.池子总表面积q’一般为1.5~3.0m3/(m2·h),这里取q’=2.0m3/(m2·h)Qmax=7000m3/h则7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4.池长设水平流速为v=6mm/s则L=

6、3.6vt=3.662.0=43.2m5.池子总宽度B=A/L=2500/25=100m6.校对长宽比和长深比水深比L/h2=43.2/4=10.8在8与12之间,故符合要求。7.池子个数设池子个数n10,既有10个池子则每个池子宽b=B/n=4.55,大于4.0,所以长宽比满足要求8.污泥部分需要的总容积设两次清除污泥的间隔时间为4h,N=人S=0.5L/(人:d)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计算公式为为其中每个池子污泥部所需容积V1∴9.污泥斗容积设斗高度设挡板距离出口为0.5m泥斗高为上面积口A1,设斗底宽为0.5m所以A1=0.5

7、2=0.25m2下面积口为A2A2=9.52=90.25所以7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设池底坡度为0.01,出口挡板的淹没深度为0.3m上底长43.2+0.3+0.5=44m下底长l2=9.5m梯形部分污泥容积为11.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12.池子总高度取池子保护层高度h1为0.3m,缓冲层高度h3为0.5m污泥层高为H=h1+h2+h3+h4=所以设计符合设计要求7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