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

ID:18573846

大小:961.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19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_第1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_第2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_第3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_第4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切诊一、脉诊概念脉诊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察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独特的诊病方法。动脉──脉动应指的部位。一般就是指动脉浅显、搏动明显的部位。脉象──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脉位、速率、形态(脉长、脉宽、均匀度)、强度(脉力、流利度、紧张度)、节律等方面的指感特征。脉诊历史沿革公元前5世纪,扁鹊擅长脉诊。《黄帝内经》记载三部九候诊病,《难经》弘扬独取寸口诊法。东汉张仲景确立“平脉辨证”的原则。西晋王叔和《脉经》确定24脉。为现存最早脉学专著;宋代崔嘉彦《脉诀》增补革、牢脉。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载27脉。李士材《诊家正眼》在28脉。脉象形成的原理心、脉是形成面向的主

2、要脏器心:心主血脉心的阳气推动血液运行心的阴血为脉象的物质基础脉:壅遏营气脉为血行通道,约束血液按一定方向运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推动——血运不息固摄——助脉壅遏营气血:血液为脉象的物质基础脉象形成的原理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肺气助心以行血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为脉象的物质基础统血——统摄血行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量和血行肾:藏精,为全身阴阳根本——为脉之根本精血相生——保证血脉充盈。诊脉的部位(一)寸口诊法:含义: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独取寸口”的意义:寸口为肺经所主,肺主气朝百脉——可反映全身脏腑功能变化肺经起于中焦,

3、与脾胃关系密切——可反映胃气强弱,气血生化情况寸口为脉之大会——可反映经脉气血运行情况寸关尺左手心肝(胆)肾右手肺脾(胃)肾诊脉的部位(二)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是遍诊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有关的动脉,每部又分为天、人、地三候,合而为“三部九候”。其意义在于何处脉象有变化,提示相应部位、经络、脏腑有病变的可能,而不是用一处或几处脉象来测知全身情况。上以候上:上部头以候头角、口齿、耳目中以候中:中部手以候肺、胸中、心下以候下:下部足以候肝、肾、脾胃诊脉的部位(三)人迎寸口诊法寸关尺三部每部又可进行浮、中、沉三候──“三部九候”。(四)仲景三部诊法寸口桡动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足背动

4、脉候胃气太溪胫后动脉分支候肾气诊脉的方法诊脉时间清晨未起床,未进食,环境安静为最佳。一般诊脉时间不少于1分钟。平息和体位平息定至:一息四-五至体位:正坐或仰卧——使手臂同心脏同一水平。诊脉的方法指法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常用指法:举法:轻力——“浮取”按法:中力——“寻取”重力——“沉取”寻法:推寻循法:沿脉道轴上下移动推法:顺应脉搏动势左右移动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单按: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亦称为平脉。平脉特点: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利;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正常脉象平脉意义:有胃:脉位居中

5、,不浮不沉脉率调匀,不快不慢脉力充盈,不强不弱脉道适中,不大不小脉势和缓,从容流利有神: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正常脉象脉象的生理变异1、性别、形体因素2、精神情志因素3、四季因素4、昼夜节律因素5、地理环境因素6、脉位的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辨证要点1、四个方面:位、数、形、势位——脉动部位的浅深数——脉动频率和节律形势——脉动形态和趋势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辨证要点2、八大要素:脉位——脉动部位(浮、沉)脉率——脉动频率(平、数、迟)脉宽——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洪、大、细)脉长——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长、短)脉力——脉搏强弱脉搏来势的流利

6、通畅程度(虚、实)脉流利度——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滑、涩)脉紧张度——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弦、缓、紧)脉均匀度——脉动节律及搏动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结、代、促)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一)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意义:主表证:浮而有力——表实证;浮而无力——表虚证;浮紧——风寒证;浮缓——风热证。亦见虚阳外越之里证(浮而无根)相类脉:相类点相类脉特征意义脉位浅表,轻按即得浮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也主虚阳外越证散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至数不齐主脱证芤浮大中空而软,如按葱管主亡血、伤津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二)沉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

7、足,按之有余意义:主里证:有力——里实证;无力——里虚证相类脉:相类点相类脉特征意义脉位深沉,重按始得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伏推筋着骨始得,伏而不息主里证,见于邪闭、厥病、痛极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定不移主里证,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三)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意义:主寒证:有力——实寒证;无力——虚寒证相类脉:相类点相类脉特征意义脉来迟缓迟脉来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