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ID:18590087

大小:16.95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9-19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心理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的进化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neuron,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本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人脑中有100亿个以上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胞体(cellbody)圆形、锤体形、梭形、星形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神经原纤维、尼氏体、线粒体等)树突(dentrites)树的分枝,比较短,几百微米负责接收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axon)比较长,几十微米到1米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将神经冲

2、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其联系的其它细胞神经元的分类突起的数目单极细胞:由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一定距离又分为两支双极细胞:一个树突,一个轴突多极细胞: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神经元的功能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树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

3、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神经胶质细胞(glialcells)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1000亿以上作用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线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快速传递为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神经冲动的传导(细胞内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刺激(机械的、化学的、热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活动的状态,即神经冲动(nerveimpulse)。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相差70毫伏(mV)静息电位的产

4、生细胞膜内外存在大量离子,膜外主要是带正电荷的纳离子(Na+)和负电荷的氯离子(Cl-),膜内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负电荷的大分子有机物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出入细胞膜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对Na+的通透性差(Na+挡在膜外),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荷,产生静息电位动作电位(activepotential)的产生神经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去极化”过程。去极化瞬间之后,钠离子通透性下降,钾离子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一次去极

5、化和一次恢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分为三个时相峰电位,持续0.5ms负后电位,峰电位下降到基线前的一段时间,强度约为峰电位的5%,持续12-20ms正后电位,持续80ms或更长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纤维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动作电位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静息电位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膜表面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回路使未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依次传导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传导速度120米~几米/秒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从一个郎飞氏节到另一个郎飞氏节跳跃传导神经兴奋传

6、导遵循全或无法则,动作电位传导时不会减弱相对不疲劳性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突触联系有: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轴突—树突型、树突—胞体等突触包括三个部分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前端膜为突触前膜突触后成分:与突触小体邻近的神经元的某一部位,突触后膜,上面有突触受体突触间隙:前膜和后膜间的空隙,约200埃突触传递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小体,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流入膜内),

7、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融合破裂,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神经递质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利用。突触后电位分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由突触小体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与不同的突触受体结合决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不易产生神经冲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脑内有6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均由突触前成分产生乙酰胆碱(Ach):主要是兴奋性递质;存在于中

8、枢与外周神经系统;阿尔茨海默氏症——分泌乙酰胆碱的神经元退行性变化;南美印第安人箭毒,占据乙酰胆碱受体,引起肌肉麻痹γ-氨基丁酸(GABA):最普遍的抑制性递质;丘脑、下丘脑、枕叶等;如果其在脑内浓度过低,会体验到过强的神经活动,如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