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

ID:18604900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9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2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3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4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雎》是爱情诗,描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之情,却得到主张“立于礼”的孔夫子的欣赏和赞叹,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什么呢?因为《关雎》既不像《王风·采葛》中的女主人公,直率地吐露自己和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切思念和刻骨相思;又不像《郑风·风雨》中的情人,和盘托出在相会时的喜悦之情和绸缪之态。孔子所主张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实际上指的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指把事物的各种对立和不和谐的因素渗透、

2、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和谐的整体的那种美。中和之美的“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审美客体而言,美质要适中。也就是说,形状的大小、声音的高低、色彩的浓淡要适度。如色彩,过分浓艳,只会使人眼花缭乱;反之,过分简淡,则无法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就审美主体而言,美感要适度。俗话说食多无味。从饮食的适量与过量,我们可以体味到美感的适度与过度。美感享受的适中,给人带来快感:心境平和、情绪愉快。过度则招致苦痛,心境由平和转入烦闷,情绪由愉快化为不快。中和之美的“和”大致也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指艺术美产生于艺术诸因素组

3、成的整体结构的和谐关系之中。绘画中不同色彩的组合和浓淡的变化构成画面的和谐;小说和戏剧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的和谐。有些看似两极化,违背生活常理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统一起来,相映成趣,取得某种和谐协调。如悲和喜是情感的两极,但乐极会生悲,破涕能为笑。令人感兴趣的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能“倍增其哀乐”,收到比单纯写乐景或单纯写衷景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和谐之所以能产生艺术美,就在于它辩证地处理了对立统一关系。其二,指通过审美欣赏,使审美主体达到一种新的内在和谐。审美欣赏的过程,实际上亦是审美主体不断净

4、化自身的过程。美战胜了丑,美消除了恶,崇高融化了渺小,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感性的愉悦中达到理性的完善,使审美主体达到一种新的内在和谐。中和之美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建立在春秋时期阴阳五行说和儒家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上的。在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史伯第一次较有系统地提出了“中和之美”的思想。他认为单一的声和色均不能构成美和艺术,只有清浊刚柔、徐疾短长的相成相济,即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因素互相渗透和融合,构成一个新的和谐整体,才会产生美和艺术。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哲学原则。孔子主张矛盾双方应处于和谐统一之中,而

5、反对“过”与“不及”。孔子把中庸之道运用于美和艺术,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以礼节情,形成“中和之美”。孔子把“中和之美”上升为艺术批评标准,要求实行“温柔敦厚”的诗教:即允许诗人对社会现实作一定程度的“怨、刺”,但又绝不能过分,不能“施及君父”。(摘编自程林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之美》)1.下列对于中和之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事物的有些对立和不和谐的因素渗透、融合,组成一个新的和谐的整体的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叫做中和之美。B.中和之美要求审美客体的美质要适中,即审美客体形

6、状、声音、色彩等各方面的特质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如色彩要浓淡得宜。C.美感的适度与过度跟人们饮食的适量与过量是一样的情形,美感享受不适中,审美主体平和的心境、愉快的情绪就会被破坏。D.如果绘画中不同色彩的组合构成了画面的和谐,小说和戏剧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情节的和谐,中和之美便有了体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悲和喜是情感的两极,但乐极会生悲,破涕能为笑。这说明看似两极化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起来。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

7、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7B.辩证地处理好对立统一关系,就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从情感的反面着笔,可比单从正面着笔收效更为理想。C.审美欣赏活动,不仅让人感到精神的愉悦,还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使审美主体达到一种新的内在的和谐。

8、D.中庸之道用于美和艺术,就是要以礼节情,让矛盾双方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避免出现“过”与“不及”的情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夫子主张“立于礼”,却对描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情感的《关雎》大加赞赏,其根本原因是此诗含蓄地表达爱情。B.如果没有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说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和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