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

ID:18640761

大小:269.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8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_第1页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_第2页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_第3页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_第4页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_成升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9卷第3期资源科学Vol.29,No.32007年5月RESOURCESSCIENCEMay,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3-0037-08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成升魁,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资源流动是当前我国资源科学研究亟待关注和加强的新领域,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资源流动研究进展及对中国开展有关研究的启示。分析表明,发达国家资源流动研究涉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源类

2、型及其横向、纵向流动,政府部门的资源流动账户是主要数据源,投入产出和指标体系方法是研究的方法基础,研究结果已在评估可持续发展态势和科学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处于资源流动研究的起步阶段,建议从探寻经济发展过程消费的关键资源及追踪其来龙去脉入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国际相关机构接轨,实现对资源流动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关键词:资源流动;资源流动账户;决策支持人类活动离不开对物质和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消费、废弃这一链环运动过程中形态、功能、价值的[2,3]经济过程和环境通过物质和能源流动联系起来,这转化过程(所谓纵向流动)。资源流

3、动过程研究种流动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如生态有害物质的的目的是了解资源从开采到加工制造到最终形成产效应、物理化学变化(酸雨等)、营养效应(富营养化品和废料的整个过程,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从[4]及采矿引起的地下水危机)、机械损失(挖掘等)、和而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1]结构变化(如景观变化)等,这些变化导致的环境展,即所称的“dematerialization”(单位产出对资源消效应可能是短期的或长期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区域耗的绝对或相对减少量)。资源流动研究涉及多学的或全球的,可预测的或未知的。如

4、何将社会经济科内容如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体现了资源生发展过程对资源的使用降低到最低,以减少资源从态系统动态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区域间资源自然界开采加工到进入人类社会各个阶段,最后回不平衡分布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程度的不同是资到自然界这-整个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源流动的原动力。在资源流动的驱动力方面,基于资源生产力和利用效率,是决策者和资源研究学者生态经济学理论,强调供给驱动和需求驱动的资源颇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工业化国家流动过程,前者强调资源供给对生产的影响,及生态已经从“物质流”或“资源

5、流”的角度结合社会经济实过程对自然过程的影响,后者则注重用户需求对产[5]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成为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品生产的影响,也就是经济驱动作用。重要科学依据。本文精选了近年国外具有代表性研英国科学家系统分析了与国家经济活动密切相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社会应用关的资源流动过程,构建了资源流动研究的概念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有关研究提供[4]架(图1):资源流动涉及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或产有价值的参考。品。原材料开采后可直接消费或与其它物质或产品1资源流动研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相结合生产最终产品。

6、对物质和产品的消费产生废资源流动是指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资源在产业、料和废气。资源流动同时包含隐形流动,即没有直消费链条或不同区域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转移和转接被消费或形成产品的资源。资源存储指在经济活化,包括资源在不同地理空间资源势的作用下发生动中保留的资源量,也就是流入、流出某特定经济过的空间位移(所谓横向流动),和资源在原态、加工、程资源量之差。这一概念框架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收稿日期:2006-11-17;修订日期:2007-03-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670374,30470317)。作者

7、简介:成升魁,男,陕西合阳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生态、区域农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E-mail:chengsk@igsnrr.ac.cn38资源科学29卷第3期消费间的关系,为提高资源效率提供依据。3资源流动研究方法国外资源流动研究在区域界定、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各具特色。3.1研究区域界定对资源流动研究首先应界定流动的地理界限或“黑匣子”。目前主要从5个空间尺图1资源流动分析概念框架(来源:Chamber,2005)度进行了研究: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国家尺Fig.1Theconceptuals

8、tructureofaresourceflowanalysis(source:Chamber,2005)度、地区尺度和产业尺度。全球尺度上,全作为资源流动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11]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于1999年发起了以2资源流动研究的内涵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而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的研许多国家针对经济发展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