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

ID:1873110

大小:60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_第1页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_第2页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_第3页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_第4页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宜昌市2014地理试题及答案ok》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试题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某年3月21日(春分日),一位登山爱好者,在位于A点的一座山顶上看到日出,此时北京时间11点52分,已知1/COS2°=1.0006,回答1—3题。1、此日,山顶日照时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44分钟C、12小时D、12小时16分钟2、此山顶海拔高度约为:A、1500米B、3800米C、5200米D、6000米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降水特点及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甲地全年干旱少雨——受寒流影响B、乙地降水

2、季节变化大——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C、丙地夏季少雨——受信风的控制D、丁地全年多雨——受赤道低压控制区域的地形起伏、气候变化与河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完成4—5题。4、上图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可能是以下①②③④四地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据“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B、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C、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3、D、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读“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等值线图,回答6—7题6、关于图中甲、乙区域可能的数值,判断正确的是:A、50<甲<100   B、100<甲<150C、150<乙<200  D、200<乙<2507、影响海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B、大气环流、地形C、太阳辐射、洋流D、大气环流、太阳辐射读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我国的几何中心位于(103°50′E、36°N)。回答8—9题8、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A、西北B、西

4、南C、东南D、东北9、有关我国人口重心变化及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东西方向人口差别减小过快,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B、南北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加大,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C、东西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减小,与自然增长率大小无关D、南北方向人口差别逐渐加大,会导致南方地区的用工荒读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三类工业用地区内适于规划建设A、油气化学工业B、电子工业C、医药制造工业D、纺织工业11、为完善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功能,需合理布局功能区。新建商业区应选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6、(24分)某

5、国面积603700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流2.3万条,铁矿储量275亿吨,最大煤矿储量1090亿吨。读图及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辛菲罗波尔气象站位置:(44.7°N34.1°E,海拔:181米)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0.30.33.610.215.219.121.42116.610.86.32.4降水量423337334453554137324454切尔尼戈夫气象站位置:(51.5°N31.3°E)海拔:141米1月2月3月4月5月

6、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7.1-5.6-0.67.814.417.618.717.712.86.81.2-3.3降水量423635424579836742354847(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气候的差异。(8分)材料二:该国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发生多起“黑风暴”,仅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2)请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该地区应对黑风暴的可行措施或办法。(8分)材料三

7、:下第聂伯河梯级水电站分布示意图下第聂伯河梯级水电站分布示意图下第聂伯河段是第聂伯河重点开发的河段,修建了6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203m,电站多为低坝,使该河段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3)试分析河流开发过程中兴建高坝与低坝的利弊。(8分)37、(22分)依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行山的地质结构像多层“蛋糕”,自下往上可分为六层:古老变质岩层、红色嶂石岩、白色石灰岩、黑色含煤层、中生代松软的沉积岩和新生代黄土。古老的变质岩是最底层太行山的“根”,形成于距今18亿-30亿年,最上层的新生代黄土主要形成于距今两百万年

8、以来的第四纪。材料二:“陉”,是太行山及其周围地区最具特色的关于地形的称谓,造成山脉中断的地形称为陉,而使山脉中断的,主要是横切山脉而过的山谷,这种山谷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被称为“横谷”。太行八陉古时是重要的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