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

ID:18757815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2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_第1页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_第2页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_第3页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_第4页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案例一: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公开市场操作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1998年、1999年两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损失增加基础货币2600多亿元,占两年基础货币增加总额的85%。2002年更是公开市场操作取得突破性的一年。2003年以来,央行不仅将公开市场交易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增加了交易成员,扩大了交易范围,还建立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日报制度。与此同时,自2003年2月10日以来,为保持基础货币的平衡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

2、进行了20次的正回购操作,回笼基础货币量总额达到2140亿元。但随着操作次数的频繁,央行到2002年底手持的大约2863亿元国债面值,除去20欠正回购占用部分,目前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回购的力度不断减弱。而2003年3月末M2余额高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国家外汇储备余额4200亿元,货币供应量充足有余,资金回笼的任务仍然艰巨。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继续回笼基础货币,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央行在2003年4月22日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发

3、行央行票据,通过央行票据实施正回购的功能。央行第一次引入中央银行票据是2002年9月24日,央行宣布从当日起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91天、182天、364天三个正回购品种中的未到期部分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公开市场上直接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截止2003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已贴现发行了24期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累计发行已达到2750亿元。从这些央行票据发行情况来看,央行根据近期正回购

4、和央行票据到期及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加大了货币回笼的力度。思考题:1.央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案例二: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基本原理:准确地选择货币政策指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前提条件。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中所选择的货币政策指标,应与该时期经济运行的特定情况相符合。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指标的选择标准是:第一,相关性。即所选择的货币政策指标必须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极密切的关系,并能作为一种函数关系存在的经济变量。7第二,可控性。即所选用的货币政策指标的变动一定要为中

5、央银行所控制,并能置于中央银行运用的控制手段的作用范围之内。第三,可测性。即所选用的货币政策指标必须具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便于进行科学预测。第四,有效性。即选用这个指标,中央银行能区分出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的作用。第五,适应性。即所选用的货币政策指标必须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各国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指标时,一般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标是货币政策工具最直接的控制对象,中央银行能够对它们进行紧密的控制;第二类指标则受

6、第一类指标变动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受到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但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却较第一类指标更为密切。一般为明确起见,称第一类指标为近期指标(又称操作目标),称第二类指标为远期指标(又称中介目标)。可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本案例选择了英国、美国,主要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为线索,通过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选择来帮助理解上述原理。1、40-50年代初。1941年,美联储为筹措军费,采取了廉价的货币政策,即钉住战前的低利率:三个月期的国库券利率为0.375

7、%,长期财政债券利率2.4%。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利率上升到高于上述水平,而且债券价格开始下跌时,美联储就进行公开市场购买,迫使利率下降。这一政策在大部分时间内是成功的,但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引起了通货膨胀。1951年3月,美联储和财政部达成“一致协议”,取消钉住利率,但美联储承诺它将不让利率急剧上升。同时,美联储正式独立于财政部,此后货币政策才开始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这也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开始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的主导力量。2、50-70年代。这期间美国经济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特征非常突出,因此,扩

8、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交替也很明显,货币政策目标经常变化。50年代,美联储控制的中介指标有自由储备金净额、三个月期的国库券利率和货币总量比,并按此次序来决定指标控制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美联储对前两个指标的控制较好,对货币总量控制较差,这导致最初的10年内竞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到了60年代,又重新推行廉价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财政政策的运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日趋上升,松的货币政策加之松的财政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从1965年的2.3%到1969年的6.1%。这些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