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ID:18768516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3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1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2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3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4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1 总则  1.0.1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1.0.3现有建筑应根据其

2、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1.0.4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抗震鉴定seismicapprai

3、ser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2综合抗震能力compundseismic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3墙体面积率ratioofwallsectionalareatofloorarea墙体在楼层高度1/2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1.4抗震墙基准面积率characterisiticratioofseismicwall  以墙体面积率进行砌体结构简化的抗震验算时,表示7度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

4、所取用的代表值。  2.1.5结构构件现有承载力availablecapacityofmember  现有结构构件由材料强度标准值、结构构件(包括钢筋)实有的截面面积和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所确定的结构构件承载力包括现有受弯承载力和现有受剪承载力等。   2.2主要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N——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压力  Ve——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S——结构构件地震基本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  Po——基础底面实际平均压力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My——构件现有受弯承载力  Vy——构件或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5、 f——材料现有强度设计值  fk——材料现有强度标准值  2.2.3几何参数  As——实有钢筋截面面积  Aw——抗震墙截面面积  Ao——楼层建筑平面面积  B——房屋宽度  L——抗震墙之间楼板长度、抗震墙间距,房屋长度  b——构件截面宽度  h——构件截面高度  I——构件长度、屋架跨度  t——抗震墙厚度  2.2.4计算系数  β——综合抗震承载力指数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ξ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ξo——砖房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ψ1——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  ψ2——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现有建筑

6、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0.1.1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3.0.1.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0.1.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3.0.1.4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3.0.2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3.0.2.1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

7、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3.0.2.2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3.0.2.3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3.0.3抗震的鉴定方法,可分为两级。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