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

ID:1883037

大小:3.4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_第1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_第2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_第3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_第4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若干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现韵味。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发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和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关键词:中国;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无论古今中外,建筑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中西方文化在形

2、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融入、体现在建筑文化及建筑风格上。因此,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应该理解为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谈论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本文中我们不讨论建筑物的细枝末节,而是从以下几个侧面归纳建筑文化的不同之处。一.建筑材料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素质。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

3、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立面外观。这种以土木为材的建筑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邻国的建筑风貌。图1.1中国木构建筑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教堂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8图1.2古希腊建筑图1.3古罗马建筑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

4、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现在不论中外都使用的混凝土建筑实际上是西方建筑的延续。二.建筑结构的差异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方法与逻辑。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图2.1),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所以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古人为了分散屋顶重力采用了斗拱技术,在木结构的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5、合称斗拱。斗拱用于构架的交接点的,用以承托梁、枋,还用于支撑屋檐的重量,加深屋檐外挑的深度。图2.1中国建筑木构架图2.2罗马万神庙比较而言,西方建筑主要以墙体承重,由砖和石头砌成的巨大墙体可以达到更大的高度,屋顶采用半拱型结构(图2.2),这是西方建筑的标志。西方建筑在墙体承重上采用“拱券”8。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特征,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马蹄形、弓形、三叶形等多种。拱券利用半圆形的跨度和对压力的分散作用,房间几乎没有尺度上的限制,使宫殿和

6、教堂的内部更加壮观。另外,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并不只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从外表看,欧洲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图2.3古罗马半圆形拱券图2.4哥特式尖形拱券图2.5柱廊图2.6伊斯兰建筑的拱券三.建筑造型的差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

7、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西方人建筑造型的表达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8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

8、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图3.1古希腊人形柱式图3.2中国建筑的飞檐翼角中国人的建筑造型在数字取向上的表意性更为明显,如:中国建筑之开间数,一般都为阳数,而阳数中之较高者,如五、七、九、十一等,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