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ID:18875425

大小:2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26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这里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②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2、“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三、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地理环境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的侵蚀。③降水的不均匀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④自然灾害多发性: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

3、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2.人为因素:(主要因素)①人口压力(根本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破坏地表植被。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也会加剧水土流失。③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四、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①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

4、。②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精选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技术等,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的目的。③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补充】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1.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2.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3.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

5、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二、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地表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②气候干旱促进荒漠化的进程。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三、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2.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

6、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

7、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4.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5条):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②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③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

8、、利珀河)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1)内因:①生产结构单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