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

ID:18914130

大小:1.20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9-19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粘土斜墙土石坝水库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综合说明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某水库工程是河北省和水利部“八·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是以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但由于降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必须修建大型控制工程调节水量,丰富的水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利用。水库按满足秦皇岛市生活、工业用水和滦河中下游农业用水的需要设计,工程规模是:正常蓄水位141m,调节库容7.09亿m3,水库库容系数0.77,水量利

2、用系数为70%。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20Mw。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的规定,一期工程为二等工程,大坝为II级建筑物,正常应用洪水为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1000年一遇。辅助建筑物按Ⅲ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Ⅳ级设计。1.2水库枢纽设计基础资料1.2.1地形、地质(1)地形:见1:2000坝址地形图。(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位于高山区,构造剥蚀地形。青龙河侵蚀能力较强,沿河形成不对称河谷,由于构造运动影响,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岸边阶地、陡岸。流域内地形北高南低,平均高程与50

3、0m,最高峰海拔1680m。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度400~100m不等,河道比降1/400~1/600。库区两岸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200米左右,库区左岸非可溶性岩层分布广泛,其中主要由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砂质页岩组成。透水性较小,也没有发现沟通库内外的大断层。库区可溶性岩层分布于青龙河右岸,从隔水层分布、熔岩发育情况分析,水库蓄水后向邻近河流渗透的可能性很小。经过对库区断层的分析,水库向外流域及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很小。库区外岩层抗风化作用较强,库岸基本上是稳定的。(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

4、,岩层倾向青龙河上游,两岸山体较厚。河床宽约300米,河床地面高程85m,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度5—7米,渗透系数K=1×10-2厘米/秒。水库坝址选在青龙河下游的山谷河段上,共选出2条坝线,经过比较,确定第一坝线,出露岩性为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与板状粉细砂岩互层,岩石坚硬、构造简单、渗透性小。坝址区为剥蚀——中低山地形,河流经坝址处急转弯向北流向下游,由于受乔麦岭背斜控制,岩层倾向上游,呈单斜构造状。坝线区河谷呈不对称“U”字形,较开阔。右岸下游形成半岛状,因河流侧向侵蚀,使右岸形成陡壁,近于直立,已查明的小段

5、层有6-7条,软弱夹层有13条;左岸山坡平缓,覆盖着31m厚的山麓堆积物,有断层一条。河床坝基岩石构造较为发育,开挖揭露出断层40余条,其中相对较大的有10多条。(4)坝址区建筑物包括导流泄洪洞及枢纽电站。(Ⅰ)导流泄洪洞沿洞线周围岩石厚度大于三倍开挖洞径出口段已避开塌滑体的东边界,沿线岩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及砾岩,岩石较为坚硬。坚固系数FK=4,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200kg/cm3,弹模E=0.4×105kg/cm2。透水性较大。岩层倾向下游出口段节理发育,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为进一步保证出口段

6、岩体稳定,免除由内水压力引起的后果,建议该段修建无压洞。(Ⅱ)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布置在右岸。上坝线方案:沿线基岩以厚层粉砂岩为主,岩石完整,透水性小,洞顶以上岩层厚度较小。本建筑物位于南坪沟——东凹沟古河道内岩面上有0—5米厚的底砾岩及厚度不等的亚粘土层,电站厂房处岩石风化层厚度约5—6米。对其产生的渗漏及土体坍塌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下坝线方案:沿线全为基岩,工程比较简易可靠。灌溉引水洞出口高程110m,闸首枢纽由一干、二干进水建筑物组成。1.2.2水文与水利规划(1)气象根据资料统计,

7、青龙河流域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约10℃,年绝对最低气温为-29.2℃,最高气温为38.7℃,月平均温度变化较大,离坝址较远的迁安站实测最高气温3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0mm,且多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全年无霜期约180天,结冰期约120天,河道一般在12月封冻,次年三月上旬解冻,冻层厚0.4—0.6m,岸边可达1.0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3.7m/s,水库吹程为3km。(2)水文分析(Ⅰ)洪水青龙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据统计七~八月发生最大洪峰流量的机会占88%,而且年际

8、变化很大,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00秒立米(1962年),最小洪峰流量184秒立米(1965年),相差12倍,流域洪水峰高、历时短,陡涨陡落。一次洪水持续时间一般3—5天。(Ⅱ)年来水量青龙河流域年径流由年降雨产生,年径流在地区与时间上分布与年降雨量基本一致,但年际间变化悬殊,实测径流资料1929—1983年共35年资料中丰水年1961年达21.34×104m3,枯水年1965年仅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