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

ID:18974169

大小:1.92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8-09-27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第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第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第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第4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一、概述(Definition)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亦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主要分布在亚洲,多在夏秋季流行。临床特点: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可留有后遗症。二、病原学(Etiology)1.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可在鸡胚、猴肾及Hela等细胞中生长。2.病毒呈球形

2、,直径15~22nm(40~50nm),核心为核心蛋白和单股正链RNA,被外膜包裹。二、病原学3.外膜包括膜蛋白M和外膜蛋白E,在病毒表面具有血凝素活性刺突(由糖蛋白组成),能凝集雏鸡、鸽、鹅红细胞。二、病原学4.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56℃30min可灭活,对各种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二、病原学5.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人与动物感染病毒后,不论发病或隐性感染,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用。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传

3、染源: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包括家畜和家禽)是本病的传染源。但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的动物,特别是猪,为本病主要传染源。在人群流行前,检查猪的感染率,就可预测当年本病的流行强度。传染源及储存宿主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病毒血症期<5天);人感染后病毒血液中病毒数量较少;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

4、因此,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三、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国内传播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而以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蚊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可带毒越冬或经卵传代,可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造成蚊→动物→蚊的不断循环。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动物蚊人带毒越冬蚊猪经卵传代

5、猪病毒血症(4天)蚊人(扩增宿主、传染源)三、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300~2000。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故患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增高。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呈隐性。病人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1000-2000。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

6、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2-6岁)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三、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1.地区性:乙脑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2.季节性:在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本病全年均可发生,而温带和亚热带则本病流行80%~90%集中在7、8、9三个月。3.人群分布:本病集中暴发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流行病学地区分布:乙脑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

7、地区: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在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外的其他地区均是疫区。时间分布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人群分布: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pathogenesis)人被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病毒进入人体单核-巨噬细

8、胞内繁殖进入血流病毒血症。病毒若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则呈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仅在少数情况下,当机体防御功能减弱,病毒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脑炎。有报道注射百日咳菌苗后,或原有脑囊虫病或癫痫等,可降低血脑屏障功能,促使乙脑发生。乙型脑炎的致病机制与病理变化注射百日咳菌苗患脑囊虫病癫痫病毒的毒力与数量机体的免疫力其他防御机能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1.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有关,导致神经细胞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