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ID:18989109

大小:21.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7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郫县古城镇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1、针刺技术操作规

2、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夹持进

3、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

4、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

5、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补泻手法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

6、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7、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

8、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