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ID:18993505

大小:725.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27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_第1页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_第2页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_第3页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_第4页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一部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性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孩子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二)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三)

2、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的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指个体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谦让、援助等。(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者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等,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三、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1、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全

3、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2、完美的人格对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1、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在人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孩子入小学以前已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对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和交往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二部分学前儿童亲子、同伴关系的发展学前儿童亲子、同伴关系的发展(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母性敏感期”是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天。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

4、的长期分离。特别是6—8个月后的分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照顾。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民主型——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专制型——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与禁止,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消极、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孩子的要求。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关怀过渡,百依百顺、宠爱娇惯。影响学前儿

5、童亲子关系发展的因素(一)婚姻关系——和谐的婚姻关系与父母亲对孩子的抚养方式相关。(二)家庭结构——无论是核心家庭还是三代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各有利弊。(三)家庭气氛——是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气氛,亲子关系融洽;不良的家庭气氛,亲子关系就会紧张;反之,融洽的亲子关系也是良好家庭气氛的重要组成因素。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生、发展的阶段(一)2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三个阶段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做出反应,并常常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互补的相

6、互作用阶段:出现了一些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生、发展的阶段(二)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是非社会性的;而同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说笑;互借玩具;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4、幼儿期的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幼儿交往,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明显。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一)外表(二)能力(三)社交技能(四)性格——相对来说,活泼开朗、外向型性格的孩子易于与同伴交往。第三部分

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一、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行为(一)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二)性别行为——是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孩子能区分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

8、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二)3—4岁:自我中心的认识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