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ID:19091021

大小:17.6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_第1页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_第2页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_第3页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_第4页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摘要:在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除对水池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之外,还需要进行一定构造设计,按照一定的设计措施,确保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规范规定,首先叙述了净化厂水处理构筑物的一些设计规范,其次重点阐述了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以期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措施  随着我国公工业及各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的综合用水量也持续增长,这导致净水厂生产压力变大,而在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时,

2、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设计措施,以保证构筑物安全运行,也可保证构筑物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抵抗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避免一些破坏现象的出现,因此对净水厂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措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构件厚度  池壁的厚度应该大于20cm,但是对于使用单面配筋的一些小型水池的池壁,可限定为大于12cm,对于现浇整体式顶板其厚度,在使用肋梁顶盖时,一定要大于10cm,使用无梁板时,应该大于12cm,对于底板厚度,当使用肋梁底板时,应该大于12cm,使用无梁板或平板时,应该超过20cm。  池壁的钢筋保护层  对于受力钢

3、筋的最小厚度,其中池壁顶板钢筋、底板上层钢筋及基础钢筋,通常为30mm,当这些钢筋与污水直接接触时,则应该选用35mm。对底板、基础的下层钢筋,当存在垫层时,应该为40mm,没有垫层时应该为70mm。对池内的柱、梁及保护层等受力钢筋,其厚度一般应该超过35mm,当这些钢筋与污水直接接触时应该选用40mm。对于迎水面保护层混凝土墙体,需要在其内每间隔8mm增设钢筋网片,以防止表面出现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池壁内腋角和配筋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水池在其池壁的顶端、拐角处及顶板连接处,需要设置腋角。腋角的变宽应该超过

4、150mm,对于矩形的水池在其腋窝应该设置斜筋,斜筋其直径应该和池壁受力筋保持一致,间距设置为池壁受力筋间距的2倍,总的原则是避免使用过多的钢筋类型,减少过多的重叠交叉,并确保钢筋的锚固稳定,尤其对处在腋角处的内侧钢筋要加强注意,如果它一定要承受池内水压力导致的边缘弯矩,那么对其支撑边伸入长度必须要经过详细的计算。  本文根据某市某净水厂设计实例来阐述水处理构筑物的一些设计措施,该水处理工程使用常规处理,即使用沉淀、过滤再加消毒就可实现对水质的检测,在具体进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比较。  混

5、合方式选取  混合是在进行净水处理流程中一项重点环节,其功能是为了保证药剂的充分扩散,使得絮凝出现的水解产物可均匀、快速的分散至整个水体当中,由于药剂的反映速度极快,因此需要使用强力,并且搅动搅动时间要短,当前所用的混合方式主要有机械混合、水泵混合及管式静态混合器等方式,因为水泵混合过程中常常因为水的腐蚀性导致叶轮出现一定的腐蚀,因此该次比较仅仅对机械混合池与静态混合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使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混合其耗资相较机械混合池较多,多出大约20%,而机械混合池的经常性电耗较大,两者相互比较各自在技术上有

6、着自身优势,均可实现净水需求,其中管式静态混合器需要的设备管理比较简单,占用场地少,不要求有外部动力,混合效果佳,安装也较为方便,因此在净水时采用这种方式其性价比较高。  絮凝方式选取  当前我国使用的絮凝形式可大致分成机械絮凝和水力絮凝两种类型,以下对这两种类型的絮凝方式做叙述:  机械絮凝  机械絮凝池其抗负荷能力强,水量、水质适应性佳,絮凝效果理想,药剂使用量少,水头损失也较小,池底一般不会积存淤泥,沉淀池和机械絮凝池可实现很好的配合,使得沉淀池的配水保持均匀,但是机械絮凝池会导致机械设备维修量大大增加

7、,日常维护难度很大,日常运行复杂性高。  水力絮凝  水力絮凝又分成折板、栅条、隔板等形式,其中隔板絮凝池絮凝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其中的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其水头损耗很大,运行电耗也很高,在转折处的絮凝流量不能很好的均匀分配。而栅条、网格、折板等絮凝方式的主要优势就是节能、高效,运行管理方便,施工容易等,通过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在絮凝沉淀池选取中水力絮凝其管理更加简单,运行性价比更高。  过滤方式  过滤是净水流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是保证水产品净化合格的最后环节,虽然过滤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其主要实质为其中的

8、滤料级配、运行控制过程及反冲洗方式,其中滤料由传统的白煤-砂双层滤料设计为现在的均匀颗粒滤层,反冲洗方式则由过去的仅仅用水冲洗设计为现在的气水混合式冲洗,这些设计使得滤层截留污物能力大大提高,增强了冲洗洁净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过滤效能。  抗渗透性设计  混凝土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叫做混凝土的“不透水性,对于水处理构筑物,通常优先利用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来实现其抗渗需求,而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本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