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

ID:19173677

大小:33.1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29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_第1页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_第2页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_第3页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_第4页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代科举复试制度探析[摘要]科举考试中的复试制度创建于清代,是指乡、会试发榜后,对已经中式的举人、贡士进行的再次考试,其实质是对录取工作的再次认定。复试制度的建立可以分为乡试复试制度的建立与会试复试制度的建立,其时间与过程是不同的。清代科举复试制度建立的原因是保证取士公平、笼络士心、查明实际情况及维护科举制度,这也是科举复试制度的作用所在。科举复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慎重选拔的原则,同时保证了取士质量;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复试制度不可能根除科场的弊端。研究清代科举复试制度对于我们当今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复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科举考试;复试;清

2、代;研究生招生考试    科举考试的复试起于唐宋,明代沿袭并有所发展,而其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则创建于清代。作为一项制度的复试是指乡、会试发榜后,对已经中式的举人、贡士进行的再次考试,其实质是对录取工作的再次认定。复试制度是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五一即为《复试》,这足见其重要程度。毫无疑问,科举复试制度的建立,不仅完善了科举制度,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考察科举复试制度的内容、产生原因与实施效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研究清代的科举制度,同时对于我们当今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复试制度亦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清代科举复试制度

3、的确立    自唐至明的复试,为清代复试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仿效的先例。清代复试制度正是继承前代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与完善而最终形成的。  清代复试制度包括乡试复试与会试复试两部分。清代的乡试复试始于顺治十五年,会试复试则始于康熙五十一年,但直至嘉庆四年乡、会试复试才“乃著为令”,实际上乡试复试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始为定制”。由此算来,从始行复试至成为定制,其间经历了百余年;百余年间,复试内容、要求与处罚措施等具体规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复试确立时间的漫长以及内容等具体规定的变化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复试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处于不断加深之中。  1.乡试复试制度的确立之分析  乡

4、试复试从开始实行到成为定制,其间反反复复,时断时续,这反映了政府对复试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乡试复试最初是由于放榜后因有“情弊”而被“指参”。如作为乡试复试之始的顺治十五年复试之原因即为中式举人“多有贿买情弊”而致“物议沸腾”。史料载:“顺治十五年,帝以顺天、江南考官俱以贿败,亲覆试两闱举人,是为乡试覆试之始。”[1](卷一O八,《选举三》)此次复试结果是:除罚停会试两科者外,还有22人被除名;对此,史料载:“取顺天米汉雯等百八十二名,准会试。江南汪溥勋等九十八名,准作举人。罚停会试、除名者二十二名。”[1](卷一O八,《选举三》)  又如康熙三十八年乡试复

5、试原因亦是北闱取士不公,有情弊为人指参。史料载:“康熙三十八年,帝以北闱取士不公,命集内廷覆试。”[1](卷一O八,《选举三》)并规定:“列三等以上者许会试,四等黜之。”[1](卷一O八,《选举三》)雍正七年顺天乡试奉特旨复试也是此种类型。  经过对复试的多次实践,清政府终于认识到“欲清科场之弊,莫如复试一法”[2](卷二二三)。在乾隆九年乡试前顺天府府尹蒋炳疏陈:“顺天乡试,业派亲信大臣、监同御史严行搜检。至外省积弊,未能肃清,请于放榜后,令巡抚会同学政,当面复试。”[2](卷二二三)旨意是“如所请行,下部知之”[2](卷二二三)。本次复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第一次在放榜

6、之前事先决定榜后进行复试,是政府的主动行为,而不是因“指参”而被动采取的措施。本次复试乾隆帝还特颁谕旨:“今应令中式之人填写亲供时,在巡抚衙门内严行防范,该抚会同学政,出《四书》闲冷二题,不在拟议之内者,当面考试,听其尽一日之长。试毕,即将原卷与中式卷一并解部,听候磨勘。”[2](卷二二三)但是,这种有计划的复试只推行了一科,乾隆十二年便宣告停止。其原因是乾隆九年顺天乡试搜检严格,效果显著,乾隆帝因此认为只要严格搜检,就可严防弊端。史料载乾隆帝称:“著各该临监等官,临时加意搜检,不许携带片纸只字,务令诸弊悉除,使场规整肃,以收得人之效。至上次复试,原因场期已近,不及严查。

7、今既一体严行搜检,其复试之处著停止。”[3](卷三五一,《礼部•贡举•复试》)实际情况并非乾隆帝断定的那样,科场积弊在短暂收敛后又重新抬头。因此,在随后的时间里,乾隆帝针对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对某些省份采取了复试之法。如乾隆五十三年顺天府府尹吴省钦“奏请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山西六省丙午以前三科由俊秀报捐贡监生中式举人者俱行复试,下部议行”[4](卷四一,《何汝霖传》)。乾隆五十八年,由于顺天等省补行复试的举人问题颇多,有些复试卷与原中卷“如出两手”、“情弊显然”,这促使乾隆帝在徘徊了五十年之后又回到乾隆九年乡试复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