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ID:19225844

大小:17.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_第1页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_第2页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_第3页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_第4页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每当到了季节转换时有些人皮肤过于敏感,就会经常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发病之后表现症状为面部红肿,脱皮,搔痒等,这些症状让患者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是面部过敏也给爱美的女士造成很大的麻烦。那么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可以使用适量的扑尔敏研成粉末,放入温水中清洗局部的皮肤,可以帮助皮肤有效缓解过敏症状,而且这种外用的方法药物不经肝脏吸收和代谢,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  2:治疗皮肤过敏的小妙招,首先可以准备好1000毫升淘米水放入锅中,然后在其中加3勺盐开火一起煮,煮沸冷却后用此

2、水清洗皮肤过敏的部位胡,在使用之后也可以缓解肌肤瘙痒、过敏症状。可以在清洗之后直接在患处涂抹过敏修复霜。  3:喝绿豆甘草汤也是一个治疗过敏常用的小方法,尤其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皮肤敏感、发痒的患者,可以饮用绿豆甘草汤。具体的制作方法和准备材料主要有:绿豆千克,甘草15克,在锅内放入材料然后加水5碗,煮滚后用小火慢煮约40分钟,特绿豆熟后,喝汤吃豆,不要加调味品。此方具有缓解敏感的作用。  4:皮肤过敏的患者还可以每天喝一勺蜂蜜,使用方法是直接沏水喝或涂在面包片上都行,但需要注意不要高温加热以免蜂蜜的成分被破坏,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过敏。  一、脾虚湿蕴  主症:发病较缓,瘙痒,

3、皮损微红,抓后可有糜烂及渗出,可伴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关节不利,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分析:肾阳衰微,先天不补后天,则脾失温养,终致脾肾衰惫,脾不运化水湿,湿浊内蕴,日久而成浊毒,壅滞三焦,因其不能从水道外排,则外溢肌肤,终致湿毒外溢肌肤,故见肌肤瘙痒;脾虚,则纳运无力,故见纳少;食入难消,食滞胃脘,故腹胀;脾虚不运则大便溏泻;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精微不养四肢故而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乃脾虚湿蕴之征。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温脾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味。  常用药物:生大黄、西党参、制附子、干姜、甘草、汉防己、黄芪、炒白术、车前草、猪苓、茯苓

4、、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等。  方解:方取温脾汤温补脾阳,此寓攻下湿浊之邪,取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化水利湿。方中黄芪、西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猪苓、茯苓、炒白术、车前草利水渗湿,制附子、干姜益气温阳,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祛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痒之功。  加减:若湿毒较重,伴关节肿胀不利,可加用土茯苓以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若红肿且面广者可加用桑白皮,酌加大黄泻热利水,如大便溏薄者,易生大黄为制大黄,并加仙茅、肉桂以温脾阳,泄湿浊。  二、血虚肝旺  主症:一般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瘙痒,皮肤干燥,抓破后可少量脱屑,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情绪起

5、伏,可诱发及加重,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分析:年老患者,久病体虚,且脾肾衰惫,营血俱亏,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则易生风、生燥,而见瘙痒;气阴不足,体肤失养,故皮肤干燥,抓破后可少量脱屑,血痕累累;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见失眠多梦,或见脏腑气机失调,且情志抑郁,烦恼焦虑,五志化火,肝火化热动风,亦发瘙痒,伴头晕眼花;若遇情绪起伏,可诱发及加重;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均是血虚肝旺之征。  治法: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方剂:养血润肤饮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黄、黄芪、天冬、麦冬、桃仁泥、红花、升麻、黄芩、白蒺藜、荆芥、防风等。  方解:方中当归、熟地黄滋阴养血,与桃仁泥、

6、红花相伍,养血活血而祛风润肤;白芍养阴柔肝,白蒺藜平肝补肾,善行血分,滋肾疏肝解郁,疏散肝经内热,止皮肤之痒;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升麻升散,善治斑疹;黄芩清热宣散;天冬、麦冬养阴滋肾,润燥柔络。诸药合用,有平肝养血、滋肾轻清、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加减:年老体弱者,重用黄芪、党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皮肤肥厚脱屑者,加阿胶、丹参;皮肤粗糙干燥者加乌梢蛇、僵蚕、蝉蜕。  三、气血两虚  主症:病程久,反复发作,瘙痒明显,常伴肌肤甲错,鳞屑,时有心悸,面色㿠白,或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涩。  分析:溺毒日久,肾阳衰微,脾失温养,故而日久脾肾衰惫,

7、且饮食摄入不足,脾不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无源,终致气血两虚;血虚生风,风胜则燥,故见瘙痒发作;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血瘀滞,气虚血瘀,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而瘙痒明显,伴肌肤甲错,有鳞屑;气血两虚,故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气血不荣于面,故见面色㿠白;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故时有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涩均是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止痒。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等。  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