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ID:1923679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影响因素:材质;密度;含湿量。2.传热系数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3.热阻:R=厚度d/导热系数λ,热阻+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4..温室效应:建筑可以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5.封闭

2、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70%,对流和导热30%。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图贴反射材料。6.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简谐热作用7.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8.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9.

3、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10.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11.城市气候主要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城市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风速减小。风向不稳定;城市降水增多;城市蒸发

4、弱,空气湿度小;城市雾日增多,能见度差。12,热岛效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改善: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地面积;避免形成方形圆形城市面积设计,多采用带型城市。13.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14.建筑保温设计的稳定传热计算理论基础:建筑保温设计考虑的不利情况是冬季阴天,室外为稳定低温,且昼夜温度波动较

5、小,室内是由供暖设备保持一定温度,热量持续由室内流向室外,因此冬季围护结构传热可粗略地按稳定传热计算。15.外保温优点:可减小热桥部位的热损失,并防止内表面结露;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对房屋的热稳定性有利;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应力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不占用建筑的使用面积;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缺点;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要不受雨水冲刷和大气污染;构造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限制外墙装修材料。16.内保温优点: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须特殊防护;对间歇使用的建筑,室内供热温

6、度上升快。缺点:与外保温的优点相对,占用室内使用面积。17.减少窗户的传热损失: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框材;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截断金属框扇形材的热桥,制成断热桥式窗框;利用框料内的空气腔室或利用空气截断金属扇的热桥);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提高气密性,减少冷凝渗透;采取合适的窗墙面积比。18.热桥: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体中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这些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其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低。建筑

7、热工学中,形象地将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19.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保温材料应尽量布置在蒸汽渗透通路中围护结构的外侧,使水蒸气进难出易;在蒸汽流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在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或排泄通道;外墙内部设置封闭空气层。20.防热途径: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合理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采用合理的窗口遮阳措施;进行环境绿化。21.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的逐时叠加。22.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隔热重点是屋顶、

8、西墙和东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设置通风架空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和植物对光的转化降低建筑物温度。23.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设置24.建筑遮阳:水平:南向;垂直:东北、北、西北向;综合:东南、西南;挡板:东西向。2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26.组织自然通风:建筑朝向、间距、布局及外形;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