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ID:19251588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30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3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1,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

2、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集体订正  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标出文中

3、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3,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一,(1)发现桃花源。  二,(2—3)进入桃花源。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六,学生齐诵1节,对照注释口

4、译课文:  1,明确词语:  缘:沿着。夹岸:两。落英:落花。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复,再一次。穷:尽头。  2,找学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明确:交代人物,时间,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师问:  (1)怎样设计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  学生讨论。  总结: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色优美。  (2)文章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  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  4,背诵第一节。  七,学生齐读第二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5、1,明确词语:  仿佛:看得不真切。若,好象。才,仅仅。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悉。全,都。  强调:豁然开朗,阡陌,交通(词的古今义),往来种作,黄花垂髫(修辞格)  2,找学生概括地二节内容(讨论)  总结;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  3,学生思考:  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疏导:阅读注释(1),联系课文的主题。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齐背第二节。  八.总结第一课时:  线索,层次,1-2节的内容及词语。  附

6、:1,板书设计: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  发现桃花源:环境优美:芳草鲜美环境安宁和平: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落英缤纷屋舍俨然。  色彩神秘:忘路远近生活幸福:良田,美池,怡然自乐。  忽逢。勤劳善良:往来种作  吸引人羡慕人  2,作者:(365―427)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

7、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讨论课文3-4节;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找学生试背课文1-2节。  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  重要词语: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花垂髫,……  基本内容:发现---进入-----(神秘----环境优美……)  2,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讨论课文3—5节;总结全文。  三,找学生朗诵第三节或集体朗诵。  1,找学生口译第三节。(集体订正:注意文中的成分省略)  2,明确词语:  乃:

8、竟然。具:完全,全部。(通假字)邀:邀请(通假字)咸:都。讯:消息。云:讲,说。妻子,绝境(古今义)焉:从这里。无论(古今义)叹惋:惊叹。余人:剩下的人。辞:告别。语云(读音)足:值得。  强调:词的古今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  3,概括第三节内容:(学生讨论)  总结:(1):自续身世:自云……。  (2):热情待客:便邀还家,设酒杀鸡……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