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

ID:19291835

大小:2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3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_第1页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_第2页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_第3页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_第4页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车学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车学娅副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2背景、亮点、执行范围新增的条文新增的章节建筑专业有关条文释义34编制背景•1.2.3.4.5.6.7.2015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定性指标应按气候分区、建筑规模区分给出简化复杂计算,提高可操作性14综

2、合考虑各类公共建筑的特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更合理的确定全国建筑总体节能水平的计算方法补充完善空调多联机等设备应用的相应规定细化、明确围护结构权衡判断的相关规定补充水、电等专业的节能设计内容,完善标准编制过程•2012年1月任务下达•2012年4月-6月,在广州、上海、北京进行情况调研•2012年6月26日标准编制组成立暨工作会议,编制组由来自全国33家设计院、建科院、高校、生产企业共43位专家组成•2013年5月基础性研究工作完成,初稿汇总•2013年7月完成征求意见稿•2013年10月形成送审

3、稿•2013年11月标准审查会•2014年2月上报主管部门•2015年2月批准发布•2014年2月-2015年8月修改、协调、编制实施指南•2015年9月北京、上海两地宣贯培训•2015年10月1日实施十大亮点•建筑节能专业全覆盖•建立典型公共建筑模型及数据库•以动态基准评价法衡量标准的节能量提升•采用SIR优选法研究标准的节能目标•改进冷水机组IPLV计算公式十大亮点•全面提升冷源设备及系统的能效强制性要求且分气候14区进行规定•提升冷源设备及系统的能效限值且分气候区进行规定•增加建筑分类规定

4、,抓大放小•完善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相关规定•限定透光围护结构SHGC值表征及其遮阳特性强制执行本标准的范围•新建•扩建保留原有建筑,在其基础上增加另外的功能、形式、规模,使得新建部分成为与原有建筑相关的新建筑•改建对原有建筑的功能或形式进行改变,而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的占地面积均不改变的新建建筑。不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装修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的装修工程设计也应执行本标准•高度超过150m的超高层建筑或地上建筑面积大于20万㎡的单栋建筑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组织专家对其节能设计进行专项论证

5、可不强制执行本标准的范围•不设置供暖供冷设施的自行车库和汽车库、城镇农贸市场、材料市场等•14宗教建筑、独立公共卫生间和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的临时建筑目录12背景、亮点、执行范围新增的条文新增的章节建筑专业有关条文释义34总则新增条文1.超高或超大型建筑节能设计(1.0.4)2.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对节能措施使用要求的规定(1.0.5)术语新增条文1.2.3.4.5.建筑体形系数(2.0.2)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2.0.3)太阳得热系数SHGC(2.0.4)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2.0.9)空调冷热

6、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2.0.10)6.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2.0.11)7.风道系统风量耗功率(2.0.12)建筑与建筑热工新增条文•一般规定1.建筑分类:甲类、乙类(3.1.1)2.严寒C区、温和地区(3.1.2)3.总体规划:减轻热岛效应(3.1.3)4.14被动优先:采光、自然通风、遮阳(3.1.4)5.体型规整,避免过多凹凸变化(3.1.5)6.冷热源机房位置宜集中布置,靠近负荷中心(3.1.6)建筑与建筑热工新增条文•建筑设计地区宜≤0.7(3.2.2)1.甲类建筑单一立面窗墙比:

7、严寒地区宜≤0.6,其他2.可见光透射比(3.2.4)3.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3.2.13)4.电梯、自动扶梯的节能运行(3.2.14)建筑与建筑热工新增条文•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严寒、寒冷地区变形缝的热阻限值(3.3.1)2.温和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限值(表3.3.1-6)3.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表3.3.2-1)4.乙类公共建筑外窗热工性能限值(表3.3.2-2)5.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简化计算(3.3.3、附录A.0.2)6.全玻幕墙非中空玻璃的规定(

8、3.3.7)建筑与建筑热工新增条文•权衡判断1.屋面传热系数的基本要求(表3.4.1-1)2.外墙传热系数的基本要求(表3.4.1-2)3.14外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的基本要求(表3.4.1-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新增条文•一般规定1.系统冷媒温度的选取(4.1.3)2.优先利用自然通风(4.1.4)3.分散空调的设置规定(4.1.5)4.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要求(4.1.6)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新增条文•冷源与热源1.2.3.4.5.6.7.8.采用蒸汽锅炉的限制条件(4.2.6)冷水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