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

ID:19328864

大小:17.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1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_第1页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_第2页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_第3页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_第4页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交设计法优化川木通RAPD作者:国锦琳,陈璐,任艳,裴瑾,万德光【摘要】目的确定川木通RAPD-PCR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最终确定RAPD-PCR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16在4个水平上对川木通类植物进行RAPD-PCR进行试验。两次结果分别用统计软件MINITAB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确定RAPD-PCR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μl体系,其中含1×PCRbuffer,.mmol/LMgCl2,/LdNTPs,UTaq酶,0.μmol/L10-mer引物,50ng模板DNA,最终确定退火温度36℃

2、。同时发现Taq酶对反应体系影响最大。结论建立了可靠的反应体系,为该类药材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正交设计;川木通;RAPD-PCR川木通类药材均来自于毛茛科铁线链属植物,该属植物我国共分布有108个种[1],有些铁线莲属药用植物外形极为相似,有时非花期植株难以鉴别,经过药材加工后更加难以辨别,容易在应用中造成品种混乱,影响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因此,在具体开发使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时,应重视和加强对其品种的鉴定,以确保资源的正确合理使用。RAPD继承了PCR技术效率高,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容易等优点[

3、2],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工作。但PCR各因素水平对反应结果均有影响。目前关于川木通RAPD-PCR的反应体系优化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L16(45)在4个水平上对川木通类植物进行RAPD-PCR进行试验,建立了较为可靠的反应体系。本工作为以后该类植物与药材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1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川木通原植物均为作者在四川各地实地采集,植物叶片采集后采用硅胶直接干燥,另外部分采集后直接编号用液氮保存,此后保存在-80℃冰箱备用,所采集植物均经过万德光教授鉴定后备用。  Taq聚合酶、dN

4、TP、T4连接酶、琼脂糖购自TaKaRa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APD引物购自北京赛百盛公司。 2方法.1植物总DNA的小规模提取与DNA浓度的测定提取方法按干滟等[3]的方法并稍加改进。测定浓度后稀释至50ng/μl。.2PCR反应因素水平的确定与正交表的设计[4]为了确定PCR反应中的5个因素的最佳水平,采用正交设计L16(45)在4个水平上进行实验。参加PCR反应的因素水平见表1,L16(45)设计方案见表2。表1PCR反应的因素水平μl水平表2PCR反应的因素水平L16(45)正交实验设计μl  将表2的1

5、6个处理重复两次,在PCR仪上进行扩增,结果电泳检测,记录。用统计软件MINITAB进行分析,得到川木通RAPD-PCR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最后在PCR仪上,用此最佳因素水平的PCR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筛选得到最佳退火温度。.3RAPD扩增在正交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实验所使用的体系[5,6]。RAPD扩增反应所采用的条件和体系如下:20μl体系,其中含1×PCRbuffer,/LMgCl2,/LdNTPs,酶,0.μmol/L10-mer引物,50ng模板DNA,补ddH2O至终体积20μl。PCR反应

6、热循环程序如下:95℃预变性5min;36℃复性1min;72℃延伸;94℃变性1min;36℃复性1min;72℃延伸,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反应产物在4℃保存。.4电泳分析与结果统计DNA扩增产物在1×TAE的缓冲条件下,于%琼脂糖凝胶分离,溴化乙锭染色。标准分子量为Tokara提供的DLXXMarker。使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分析。 3结果.1电泳结果评分按照表2设计的16个处理进行PCR反应后,产物进行电泳。结果见图1。  根据电泳结果,按照本实验目的,即以后将要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的要求将

7、16个处理从高到低依次打分,条带数量越丰富、清晰度越高、背景低的最佳产物记为16分,与此相反,最差的记为1分[7,8]。两次重复分别独立设计,从两次重复的结果看,各个处理组合的反应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次记分分别为1,13,14,11,10,16,15,12,2,9,8,7,6,5,4,3和1,12,14,13,10,16,11,15,2,8,9,7,5,6,4,3。.2各因素对PCR反应影响的差异分析将上述处理结果用统计软件MINITAB(MinitabInc.)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F值可见,Taq酶的

8、影响最大,模板的影响最小,各因素对PCR反应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Taq酶、引物、Mg2+、dNTP、模板。由于各因素水平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以进一步进行因素内多重分析。表3PCR反应各因素间方差分析.3因素内各水平对PCR结果的影响为了分析各因素的最佳反应水平,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对每个因素各个水平作多重比较,评价结果如下。  Taq酶的与,与水平差异不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