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

ID:19339837

大小:19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1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_第1页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_第2页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_第3页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_第4页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统-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批准号:LX2005-Y47)中国婴儿死亡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研究报告)中国·成都二〇〇七年七月17课题组组长:聂富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成员:庞皓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谢小燕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李晓松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陈建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吴艳乔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苏远琳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贺丹丹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孙博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王燕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胡兴军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刘阳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佟彬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尹亮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潘兴研究生

2、(西南财经大学)刘佳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17研究背景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婴儿死亡率的控制既是改善和增进人民福利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在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1/5,降至25.8‰。2002年5月,国际社会也提出了到2010年,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1/3,达到21.5‰的“全球目标”。由可查阅到的数据来看,1991至2004年,全国的婴儿死亡率整体

3、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速度较为缓慢。2004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21.5‰,比2000年降低了1/5,提前达到了“两纲”和国际社会的要求。但从我国的内部结构看,各省市婴儿死亡率的地域差异是非常大的。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婴儿死亡率比东部地区高出将近2倍多,2004年上海市婴儿死亡率为3.78‰来源:http://www.smhb.gov.cn,西部的青海与新疆,婴儿死亡率分别达到了32.17‰来源:新华网2005年06月01日和29.76‰来源:http://www.china.org.cn2005年,而贵州省黄岗村2003年的婴儿死亡率竟高达406.3‰来源

4、:中国人口信息网。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由于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差别很大,所以就各个省、市及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状况,针对性地研究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相关研究述评国外有关婴儿死亡率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多,对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透彻、具体。代表研究有:世界银行(2000)基于1981-1998年数据的国别研究得出:GDP增长与减少贫困、降低收入不平等和婴儿死亡率、以及提高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上差异巨大,GDP增长与降低婴儿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2。SusanE.Maye

5、randAnkur17Sarin(2002)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婴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高的婴儿死亡率之间有很大关系的结论。阿马蒂亚·森(2002)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婴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可区分为“增长引发”型(growth-mediated)与“扶持导致”型(support-led),且前一种类型所带来的婴儿死亡率降低具有坚实的基础。国内关于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盛来运(1994)分析了婴儿死亡率和出生地点、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饮用水源和家庭收人状况等变量间的数量关系;任怀桂、郭燕(1994)从

6、经济发展、城乡差别等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我国婴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孙文生、靳光华(1995)运用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影响人口死亡率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及其直接间接影响力,并分析了1949-1992年间社会经济指标与人口死亡率相关关系及分阶段相关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Tze-WaiWong等(1995)定量分析了婴儿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李晓松、聂富强等(2004)基于全国1996-2002年116个监测点资料和典型访谈信息对影响孕产妇、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下简称“三率”)的因素进行了跨学科多视角研究,一方面发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三率”

7、相互关系的特殊规律:90年代中期前,高速经济增长与“三率”快速下降并存,显示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引发型”路径;而90年代中期之后,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三率”下降极为缓慢,显示了政府“扶持导致”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基于全国和分区域的分析,得出了经济增长有助于“三率”下降及“三率”下降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有关规律。侯玉玲侯玉玲,《中国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实证研究:制约因素、政府行为与体制创新》硕士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聂富强,2005。(2005)认为经济增长、城乡差别、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民族自然条件等因素都是影响“三率”的因素,但是经济发展却

8、对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聂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