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毛邓三 笔记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自考毛邓三 笔记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ID:1935637

大小:5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3

上传者:U-2462
自考毛邓三 笔记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_第1页
自考毛邓三 笔记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_第2页
资源描述:

《自考毛邓三 笔记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P2[C]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他在报告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3[A]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三、马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A]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P3[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P6[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显著特点: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第三、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一脉相传的、与时俱进的、相互统一的科学体系。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P7[A]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P8[B]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二者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大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根本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八、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P11[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这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九、毛泽东思想的含义P10[B]它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12[C]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十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P12[B]它的主要贡献:1、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2、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十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P12[A]1、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表述P12[C]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地研究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十四、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P14[A]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为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4[A]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5[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等,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这表明,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了基本轮廓。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十七、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P16[C]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十八、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P17[B]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研究了国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对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等。十九、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P17[C]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二十、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P17[B]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二十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17[A]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3、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此外,邓小平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二十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9[A]1、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2、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P20[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察世情)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观国情)4、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看党情)二十四、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1[C]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二十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P22[C]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二十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P22[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二十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23[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二十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4[A]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九、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P25[B]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三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P27[C]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三十一、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P27[C]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三十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28[A]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十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29[A]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三十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30[A]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P33[B]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初步形成。2、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实事求是奠定了理论基础3、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C]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P34[C]在1978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个宣言书。随后,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三、“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P35[B]1992年春天,在南方谈话中,为了排除当时存在的姓“资”姓“社”抽象争论等“左”的思想的干扰,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同时它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各种“左”的思想干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P35[A]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五、十二大党章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概括P36[C]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联系P36[A]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今天讲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而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七、怎样(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P37[B]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八、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喻成“有的放矢”P37[C]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他还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他说:“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九、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P38[B]实践证明,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1、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2、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3、重视理论的创新。十、怎样做到实事求是?P38[B]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十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P38[C]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还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十二、如何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P39[B]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十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0[A]第一、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第二、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第三、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第四、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十四、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P42[C]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十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P42[C]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指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就没有成功的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42[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断地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还充分证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地前进,应该解放思想,勇于和敢于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去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断发展,它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十七、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P43[A]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呢?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3[A]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这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九、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性P44[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参考课本“以人为本”P28、P223解释)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