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

ID:19367718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1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_第1页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_第2页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_第3页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_第4页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转化途径研究  摘要:我国“非体育人口”的比重明显偏大,这与人们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运动场地不足及个人对体育运动认识不到位等均有关系。要把“非体育人口”转化为“体育人口”则要求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场所及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宣传、督促企事业单位因地事宜地建设员工健身场地以及立法增加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休息时间。  关键词: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转化江西省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TY16)  近几十年来,关于“体育人口”的研究一直

2、在进行,但“非体育人口”至今也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相关论文成果寥寥可数。然而就实际应用来看,缺乏对比的单纯的研究“体育人口”并不能解决当前我国体育人口偏少的现状,因为它忽略了“转化”这一环节,而“转化”的两端则是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所以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研究如何才能把非体育人口转为体育人口。  一、什么是非体育人口  简单来说,凡是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1],皆可称之为非体育

3、人口。据2009年新浪网报导,“如果不算在校学生,我国体育人口不到10%”,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这样,我们在研究“体育人口”的同时,还应该探究为什么我国会有这么多的非体育人口,如何才能把“非体育人口”转变为“体育人口”。加强“非体育人口研究”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我国现实的诉求。  从理论上讲,“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要研究“体育人口”,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非体育人口”的,当前很多相关

4、论文均能明显的体现这一点。但同时,很多研究者却不愿意提及“非体育人口”,因为“非体育人口”就是不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人群,甚至于从来不参与体育运动。既然与体育关联不大,研究这些人似乎不应是体育学的任务。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思考,虽然很多论文或多或少的涉及“非体育人口”,但他们对“非体育人口”的论述明显是浅尝辄止。于是便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对矛盾的一方知之甚详,而对另一方则知之甚少。但是,体育人口终究是由非体育转化而来的,而体育人口也能退回到非体育人口,要研究前者,必然不能忽略对其来源,只有了解了“非体育人口”的具

5、体状况,关于他们如何转化为“体育人口”的研究才能继续进行。所以,加强关于“非体育人口”的研究对于“体育人口”研究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体育人口”研究的一个理论拓展。  而现实需求来说,我们急需把“非体育人口”转化为“体育人口”。正如前面所述,非体育人口占我国大多数,这种现状明显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体不相符合,也与中央倡导的全民健身号召存在巨大差距。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服务于社会与人的发展,体育理论研究也是如此。这样,面对大多数国民皆是“非体育人口”这个现实,研究者有必要探讨为什么我国存在这

6、么多非体育人口,要成功的将他们转化为体育人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上促成全面小康与“全民健身计划”的真正实现。  二、非体育人口比重过高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非体育人口如何众多呢?笔者将以基于江西省部分城市居民的调查来进行论述。  1.非体育人口的比例  调查显示,能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所有被调查者的23%,反过来,非体育人口高达77%。虽然这个数据跟基于其它省市的调查数据有出入,但考虑到地域差异,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信的。事实上,不同地区的体育人口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比如2009年广

7、州非体育人口就已经下降到60%[2],2013年江苏省非体育人口也已经低至65%[3],均明显比江西省状况良好。这样我们便需要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非体育人口比重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广州为例,相关分析认为,广州的体育人口数量之所以这么大(相反,非体育人口数量小)是与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与宣传存在关联的,“存在近万家体育运动场所”[2],由于可基本得知,虽然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府的重视程度如何是至关重要的。  2.非体育人口的阶层分布  调查显示,非体育人口主要集中于“政府官员”、“个体工商业者”、“企业

8、中层及以上领导”及“农民工”等阶层,而“教师”、“无业或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及“普通公务员”等阶层的非体育人口数量比较少。很明显,不同阶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相关研究也能反证这一结论。比如,江苏省的体育人口的人群特征明显,“离退休人员经常参加锻炼比例高于其他人群”[3]等。非体育人口比较集中的阶层有什么特征呢?笔者认为,他们均缺乏充足的闲暇时间,从而无法保证运动量,比如从早到晚忙活的商贩,经常要加班的私企员工;而退休工员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