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地方政治制度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

ID:19419507

大小:38.5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2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_第1页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_第2页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_第3页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_第4页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朝地方政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宋朝地方政治制度  篇一:宋代州级属官体制  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提要:宋代州级政府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一环,而州级行政属官是佐助正副长官贯彻中央政令,处理日常政务,保证完纳税粮,尤其是办理日常司法政务的主要官员。宋代州级属官体制承袭于唐末五代,但又有较大的改组,呈现出人员减少,司法政务繁重等时代特点,在化解民间纠纷,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和加强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宋代幕职诸曹官  宋王朝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纷争的历史局面,重新确立了中央有效地统辖地方的中央集权统治体制

2、,这一统治体制对后期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多民族国家的大统一局面成为历史主流,这种统一局面的维持与宋朝确立的文官治国体制有很大关系。在宋代的行政体制中,州级政权是中央治理地方的桥梁,它既是一个正式的和完整的地方财政级别,①,也是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审判级别,是有效地贯彻中央政策法令、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在州级政权体系中,知州(府、军、监)是长官②,通判是副长官。③在正副长官之下,宋代州郡设置幕职、诸曹官作为行政属僚,辅佐长贰治理州政。此外,尚设都监、监押、巡检等军政

3、属官,被称为州司兵官;设州学教授主管学校教育;并创设了管理各种仓场库务堰闸的监当官,担负财税征收及管理职能。④对于这些具体贯彻执行地方统治政策的属官体制,学术界关注较少。关于幕职诸曹官,目前只有龚延明先生在其所著《宋代官制辞典》中详列44目,考述其职源与沿革、职掌、品位、编制、简称与别名,为研究者提供了必要参考⑤;朱瑞熙先生所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也对幕职、诸曹官的设置、编制与人选、职权范围有简要概述⑥。但是,两书受体例所限,均未展开详细论述。因此,至今尚无一篇专项论文对此进行研究。限

4、于篇幅,本文拟对州级行政属官主要指幕职、诸诸曹官的职源设置状况及其职能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讨。疏漏之处,敬祈赐教。  一、职源与设置状况  宋代州级行政属官由幕职官与诸曹官两部分组成。幕职官简称职官或幕职,主要由签判(全称是签书[署]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或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及推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诸职;诸曹官则有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在文臣阶官体系中,这些职官与县令、主簿、县尉共同组成幕职州县官,又称选人,是文阶官中最基层的一部分。宋徽宗崇宁二年以前,作为实职差遣的幕

5、职与诸曹参军同时也是阶官名称,崇宁二年以后,作为阶官的幕职州县官改变了名称,而差遣职名仅在宋徽宗大观、政和以后一度改变,南宋建炎元年后依旧。⑦  宋代幕职官直接沿用了中唐以后方镇幕府部分属官的名称。中唐以后,唐政府为了收拾安史之①参阅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第二章,第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7月版。②参见苗书梅《宋代知州及其职能》,载《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③参见苗书梅《宋代通判及其主要职能》,载《河北学刊》1990年第2期;王世农:《宋代通判论略》,载《山东师大学报》1990年第3

6、期。④参见苗书梅《宋代监当官初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⑤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第十编之三《幕职与诸曹官门》,中华书局1997年4月版。⑥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第五章第一节,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朱瑞熙称幕职官为知州和通判的助手,诸曹官为属官,比较符合实情。⑦作为阶官体系的幕职州县官(选人制度)已有诸多研究成果。如金中枢:《北宋选人七阶试释》,载《宋史研究集》(台湾宋史座谈会编)第九集;朱瑞熙:《宋代幕职州县官的荐举制度》,载《文史》第27辑,

7、中华书局1987年版;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王云海、苗书梅《宋代幕职州县官及其改官制度》,载《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祖慧:《宋代的选人制度》,载《岳飞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第四章第三节,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乱以后的残局,广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等,其中节度使往往兼观察使、团练使及治所所在州的刺史等职,大州刺史也兼团练、观察等使。当时,节度使

8、、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各开幕府,自辟属吏。据《新唐书》卷49下《百官四下》载:唐代节度使可配置的文职属官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近30员。如果节度使兼观察使,又增置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再兼安抚、招讨等其他使名,皆分别增置副使、判官等属员。当时,观察使可置副使、支使、判官等10员;团练使和防御使均置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员,其中团练使再增加衙推一员。这些属官多是中唐以后所创,被称为幕府参佐,主要由藩镇长官辟署文臣担任①,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