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理性·坚守

激情·理性·坚守

ID:19422258

大小:6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5

激情·理性·坚守_第1页
激情·理性·坚守_第2页
激情·理性·坚守_第3页
激情·理性·坚守_第4页
激情·理性·坚守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情·理性·坚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情·理性·坚守——我和校本选修课程的故事余文伟,教育硕士,现任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长和戴加平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人选、嘉兴市中小学名教师、嘉兴市“最美教师”、嘉兴市“南湖百杰”等荣誉。从事历史教育以来,秉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致力于“以历史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史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课堂教学、论文与课题等多次获得浙江省一、二等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广西、新疆等省内外各地多次开课

2、或讲座。2012年后,结缘校本选修课程,先后开发、开设十余门,其中多门被评为省、市“精品课程”,多种教材出版发行。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余文伟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一直行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继2006年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浙江省再次掀起新一轮课改高潮:省教育厅颁布《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认为“现阶段以必修课程为主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因而要“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3、《方案》明确提出了“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的深化课改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和校本选修课程①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望2012学年我所在学校嘉兴一中校园网首页“信息速递”栏目,有关“校本”或“选修”的新闻,平均每周约有两条,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激情”岁月的第一学期,我和组内另两位老师一起开发、开设了从教近二十年来的第一门校本选修课程《明清江南市镇形态》(以下简称《市镇》)。第二学期,在学校的倡导之下,

4、我们备课组相继又开发、开设出四门校本选修课程。到2013学年,学校成功开设三百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历史组共开设十三门,其中我个人开设有《文综思维拓展》(以下简称《拓展》)、《文综学习策略》(以下简称《策略》)、《嘉兴文化》、《嘉中文化》和《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以下简称《人》)等课程。8在最初开发、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中,《市镇》刻上了明显的仓促上阵烙印,选择这一主题只是因为我们手头上正好有比较多的相关资料,并没有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但仓促挡不住我们的激情,紧随其后开发、开设的《拓展》和《策略》分别针对文综基础较强和较弱的学生,《嘉兴文化

5、》和《嘉中文化》则体现了“校本”特色。《人》更是集中体现了“激情”岁月中校本选修课程研制者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2012年上半年,嘉兴教育学院决定高中阶段各学科分别开发一门优质选修课程。省特级教师、市历史教研员戴加平策划组建了首个嘉兴市高中历史选修课程研制团队,我积极参与其中。经过讨论,确定课程主题为“人在历史中的地位”,由朱能老师具体主持研发。历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历史教学因此必须要有“人”。但我们研究“人”,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这些“人”,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感悟这些“人”,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定着把我们带往何处,这正是历史

6、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②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中,由于难以一言道尽的原因,社会、学校和师生的关注点常常聚焦于考试分数,这一核心问题则被忽视。我们希望通过开发、开设《人》,力图促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人》的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共涉及古今中外十五位人物和四个社会群体。上篇为“人类的良心,”包括:“独立的精神”(苏格拉底、陈寅恪)、“良知的记忆”(巴金、索尔仁尼琴)、“博爱的心灵”(南丁格尔、特蕾莎修女);中篇为“以天下为己任”,包括:“民族的担当”(文天祥、谭嗣同)、“民权的呼告”(杨杏佛、马丁·路德·金)、“教育的使命”(蔡元培、晏阳初)

7、、“科学的责任”(尼尔斯·玻尔、梁思成和林徽因);下篇为“社会群体在历史中的地位”,包括:“需要理解的社会群体”(德国纳粹时期的青年、美国的阿米绪人)、“值得尊重的社会群体”(俄国的十二月党人、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女性)。原浙江省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计翔翔教授为本教材所作的序中认为:思想性是本书极大的亮点。历史教科书往往突出知识性以及专业性,别的历史教材大都这样处理。本教材却不是这样,它并不满足于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的传递,贯穿全书的红线是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们想搞一本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的人文读本或者说是公民

8、读本的夙愿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终于得到了实现。8在本课程的开设中,我们的初衷得到了初步实现。例如,在教学“蔡元培”一课(为笔者编写的内容之一)时,我曾设计如下课后思考题:蔡元培逝世后,国民党元老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