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测量及骨产道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

ID:19436043

大小:1.2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02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_第1页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_第2页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_第3页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_第4页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盆测量及骨产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盆测量骨盆的大小及形状对分娩有直接的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骨盆测量包括1.骨盆外测量①髂棘间径IS②髂嵴间径IC③骶耻外径EC④坐骨结节间径IT⑤出口后矢状径⑥耻骨弓角度2、骨盆内测量①对角径②坐骨棘间径③坐骨切迹常规行骨盆外测量,间接判断盆骨大小及其形状。IS:(23-26cm)体位:伸腿仰卧位。测量部位见图IC:(25-28cm)体位同上。意义:二者可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EC:(18-20cm)体位: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测量部位:第五腰椎棘突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意义:间接推算骨

2、盆入口前后径长度(-1/2尺桡周径:围绕右侧尺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周径)IT又称出口横径:8.5-9.5cm体位:仰卧位,双手抱膝向腹部屈曲测量部位:两坐骨结节内侧缘距离意义:反应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8cm,加测出口后矢状径出口后矢状径:8-9cm测量部位: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方法:肛查找到骶骨尖端意义:此值不小能弥补IT稍小的情况,出口后矢状径+IT≥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耻骨弓角度:(90°,小于80°不正常)方法:两拇指尖放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拇指放在耻骨降支上,拇指间的角度即是。意义:反应

3、出口横径的宽度。体位:截石位 条件:24-36周,阴道松软时。 过早阴道过紧,近预产期易感染。对角径DC:(12.5-13cm)测量部位: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真结合径: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此值减1.5-2cm。(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意义:若中指指尖测不到骶岬上缘,则表明对角径值≥12.5.注意:骨盆入口最短前后径是产科结合径,无法直接测出,对角径-2.5cm间接得出,正常值为10cm,,此值取决于耻骨联合的高度和倾斜度。坐骨棘间径:(10cm)测量部位:两侧坐骨棘的距离。意义:是中骨盆最短的径线,过小会影

4、响胎头下降。坐骨切迹:测量部位:骶棘韧带的宽度(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意义:代表中骨盆的后矢状径,若其宽度能容纳三横指,则表示正常,小于则为中骨盆狭窄。骨产道即真骨盆1、骨盆入口平面为骨盆腔上口,呈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2、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是中骨盆最狭窄的部分,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3、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其共同的底边为坐骨结节间径。前三角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左右耻骨降支;后三角顶端

5、为骶尾关节,两侧左右为骶结节韧带。(1)入口前后径:即真结合径.其长短与胎先露衔接关系密切。(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最大的距离,正常平均值为13cm。(3)入口斜颈:骶髂关节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左右各一。正常平均值为12.75cm。(1)中骨盆前后径:(11.5cm)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骨下端的距离经过坐骨棘连线中点。(2)中骨盆横径:(10cm)即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其长短与抬头内旋转关系密切。(1)出口前后径:(11.5cm)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2)出口横径:(9cm)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指两侧坐骨结节

6、末端内侧缘的距离,此径线与分娩关系密切。(3)出口前矢状径:(6cm)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距离。(4)出口后矢状径:(8.5cm)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距离。若出口横径稍短,但是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抬头可经后三角娩出。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