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

ID:19440063

大小:581.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02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_第1页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_第2页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_第3页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_第4页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_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调摄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吴银根中医膏方已成为冬令进补的主要内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对膏方调摄的接受程度更高。本次讲座重点介绍哮喘、慢支、支扩、虚人感冒患者调治的经验和体会。一、中医膏方的理论指导天人相应学说“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四季养生学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促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藏精”“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

2、金匮真言论》“肾主精”、“肾藏精”“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二、膏方的组成辨证论治饮片处方呼吸系统疾病辨证论治饮片处方举偶列专题讨论。参胶及调补精料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黄明胶、鹿胎胶阿胶偏温,鹿角胶温阳,鹿胎胶暖宫;龟板胶、鳖甲胶偏凉养阴津;黄明胶性平;胶的用量300~600克,常用400~500克。蛤蚧补肾纳气,治虚喘,2~3对。胎盘粉补气养血益精,补肺肝肾,50~80克。海马补肾壮阳。海狗肾温肾壮阳。辅料及食品龙眼肉、红枣、黑芝麻、莲肉、核桃肉冰糖、红糖、饴糖、蜂蜜、人工甜素三、膏方的组方原则总原则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用药注意补益太过而恋邪攻邪

3、过猛而伤正温热而动相火寒凉而败胃肠滋腻太过而碍运化升散太过而精髓不藏重点照顾胃气以及顾及三个平衡标本正邪平衡“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秦伯未语)。寒热温凉平衡“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寒热错杂,寒温并用虚寒体质以温阳补气药为主,方中必配凉润之剂监使。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之品为主,应配益气和胃药物,免使处方滋重。体质的寒温、疾病主要病机的寒温、病邪的寒温、目前症状的寒温、处方用药的寒温偏向应有机结合,达到平衡。动静升降的平衡“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脏腑具有升降出入的特点,如肺气宜肃宜降;脾气宜升宜摄;胃肠以通为补;肝体阴用阳,肝阴宜柔宜养,而肝气疏理为顺;心神不宜躁动,心血不可

4、凝泣;肾主藏、主纳。脏腑的部位高下与升降出入的关系:肾在下,故药宜重;肺位高,药宜轻;脾胃属中焦为升降之枢,宜平调,可升清阳,降浊阴(上焦如羽,中焦如衡,下焦如权)。药物具有升降出入特点:如诸花俱升,而旋覆独降;升麻、柴胡为升提之品,龙牡龟鳖为重镇潜阳。动静之相对性:重者、滋腻者为静,轻者、淡薄者为动;养阴生津为静,补气宣味为动;补血养血为静,祛瘀活血为动;补肝养肝为静,疏肝理气为动;补肾填精为静,健脾化湿为动;健脾益气为静,消导积滞为动;血药为静,气药为动,血中气药,气中血药;有些药物在不同配方、针对不同病情可有双重作用。顾护胃气脾气散精,旁灌四脏,脾主运化。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

5、焉。膏滋药内滋腻之品易碍脾土运化,应加助运之品。胃肠薄弱之体,滋腻或苦寒之品伤脾胃,出现痞满瞋胀。参芪等补气药亦横中。常用方药:助运助化常用砂仁、神曲、谷麦芽、内金;消胀除瞋常用川朴、枳实、川楝、陈皮、大腹皮;参芪补气横中宜加用:佛手、川楝、陈皮、玫瑰花;胃肠功能薄,易腹泻忌用大黄、火麻仁、龙胆草等泻下药;慎用石膏、知母等凉胃药;注意生地、玄参等养阴药;可加入茯苓、豆蔻、扁豆、台乌、益智仁等健脾和胃之品。四、呼吸系统疾病膏方举偶辨证论治处方优势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多,兼并症或同时兼有多种慢性疾病。按人定制处方的优势:综合病人多种慢性病,根据体质特点,虚实现状,寒热偏向,脏

6、腑关系,气血状态,阴阳偏胜给予综合调摄,达到既治疗疾病,预防复发,又调整体质,改善状态的目的。支气管哮喘体质:阳虚、禀赋不足,肾虚(隐性肾虚),肺脾肾不足外邪:以寒为主,寒邪化热宿根(夙根):痰瘀相挟,伏饮常用治则与药物补气固表药: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灵芝补肺养阴药: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淮山药、川石斛、天花粉补肾填精药:生熟地、首乌、黄精、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山茱萸、玄参、龟板、鳖甲补肾气药: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仙茅、苁蓉温肾助阳药:附片、肉桂、鹿角片化湿化痰药:法半夏、制南星、陈皮、苍术、茯苓清热化痰药:蒲公英、紫地丁、紫草、半枝莲、蛇舌草、黄连、黄芩宣肃平

7、喘药:麻黄、桂枝、细辛、白果、射干、桑白皮、泽漆、鬼箭羽、黄荆子化痰止咳药:紫菀、冬花、前胡、百前、杏仁、胡颓叶、野荞麦根化痰通络药:桃仁、熟军、桂枝、蜈蚣、全蝎、蟾皮、蜂房、甲片疏肝祛风药:柴胡、黄芩、僵蚕、蝉衣、川朴宣通开窍药:银花、连翘、桂枝、芍药、藿香、附片、苍耳子、辛夷、白芷病案1:崔某,男性,28岁,2002年12月6日,初诊。苔薄白,脉细缓。哮喘病史20年。春秋两季容易发作,每次发作则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自觉胸闷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常伴有鼻塞、清涕、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