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前评估

麻醉手术前评估

ID:19451393

大小:3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2

麻醉手术前评估_第1页
麻醉手术前评估_第2页
麻醉手术前评估_第3页
麻醉手术前评估_第4页
麻醉手术前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醉手术前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麻醉手术前评估是麻醉医师的专业范畴吗?是的。麻醉学是一个二级学科,它不再是指单纯临床手术的麻醉,二是相关整个围术期病人的安危与生活质量。一个好的麻醉医师熟谙病人整个围术期可能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了解麻醉与手术对病人各系统、器官的影响,并且熟知病人的病情和伴随疾病可能给麻醉与手术带来哪些风险,以及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能降低或避免这种风险。但所有这些都是依赖科学、正确的麻醉手术前评估结果才能做到的。因此,麻醉手术前评估是麻醉医师的专业范畴,评估的正确与否以及有效性与麻醉医师的临床技能密切相关。2、应该怎样作出择期手术是否实施的最后决策?按照循证医学的

2、要求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择期手术是否实施的最后决策应该是所有决策分析后的最佳选择,决策分析后的决策虽然并非一定就是最佳决策,但永远优于随意决策。最佳决策采用的依据应该是当前的最佳证据而不是最佳经验;自我医疗能力的评估的结果应该是胜任而不是去尝试;最大程度的迎合病人的价值观而不是完全遵循病人方的意愿。3、麻醉有无禁忌症?这个问题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论。由于出发点不同,在麻醉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方面有不同观点。如果从循证医学的观点出发,这里有一个相对概率的问题。有人提出,只有外科医生做不了的手术,没有麻醉医师做不了的麻醉,广义上讲这没什么错误,因为不论多么复

3、杂的临床问题,又要认真做好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完善的麻醉决策和人员物质配备,所有的麻醉问题理论上可能都有解决的方法。但这里存在一个尽善尽美的问题,谁又能真正做到尽善尽美呢?俗语说得好“没那个金刚钻,不揽那个瓷器活”。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对你可能不是禁忌症,而对他或她就是禁忌症;对这个医院不是禁忌症,对那家医院就是禁忌症。如果按照循证医学进行决策分析,麻醉手术后病人的生存时间为11个月,不进行手术(保守治疗)的存活时间为18个月,那么前者就是禁忌症。因此,笔者认同“麻醉相对无禁忌”的提法,最终还是应该遵循循证医学的思想,有最好的就不用好的,有好的就不用

4、一般的,即所谓最佳证据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临床麻醉问题。4、术前禁饮、禁食应该多长时间?近年来,术前禁食12小时的传统观念已经改变,应为这种方式不能确保胃部排空,而且可能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脱水和应激状态。目前成人患者无误吸危险因素的指标为:禁食固体食物至少8小时;数前2小时禁饮;麻醉前1-2小时服用口服术前药物。常用的小儿禁食标准:(1)6个月内的新生儿术前2小时禁饮;(2)6个月内的新生儿术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包括牛奶;36个月至3岁的婴儿为6小时,3岁以上的儿童为8小时;对特殊病人,如有活动性返流和做胃肠道手术的病人,更严格的限制是必要的。5、哪一

5、类患者有较高的误吸危险?高危患者一般伴有以下情况: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梗阻;胃食管返流;糖尿病(胃轻瘫);术前进食固体食物;腹膨隆(肥胖、腹水);意识障碍或近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降低胃排空)。除此之外,鼻咽腔或上消化道出血、气道损伤和急诊手术患者也属于误吸高危。急诊剖宫产孕妇是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典型范例:饱胃、胃食管返流、腹膨隆、妊娠糖尿病和呼吸道不畅。导致无锡的典型情况有:呼吸道不畅的患者面罩通气引起胃膨胀;麻醉医师喉镜使用不熟练;麻醉深度不够和肌肉松弛。6、肥胖患者对麻醉的特殊问题是什么?肥胖的定义是超过预计标准体重20%。肥胖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和

6、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出现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困难。功能残气量(FRC)减少,氧耗量及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通气量减少,包括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泡性低通气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些改变可导致很快窒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则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腹内压增加可造成膈疝和反流。因为胃液量较大、pH值较低,故误吸危险较高。许多常用药及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在肥胖患者可以改变。最后,对于肥胖患者施行区域性麻醉通常十分困难,且不易成功。7、麻醉手术前评估中的哪些情况最容易导致麻醉方案的改变?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份调查中,根据麻醉手术前评估制定

7、的麻醉计划中,20%发生改变(其中ASAI-II级患者的更改率为15%)。最常见于胃返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哮喘和怀疑呼吸道不畅。以上说明,手术前一天必须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评估。8、术前怎样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术前检查应因人而宜,因特殊手术方案而宜。不加区分的笼统检查对发现潜在疾病毫无益处,而且容易造成负面效应,如增加额外花费及危险,增加内科医师的治疗风险。筛选分析发现,对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在于病史和体检,对于无症状的中青年病人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无实际价值。许多资料显示,在健康人群中实行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其异常检出率仅5%;而12项生化

8、检测的完全正常概率只有54%。此外,对常规检查出的异常结果,在围术期麻醉处理和预后判断上并不能产生任何计量效果;相反,一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