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

ID:19451444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2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_第1页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_第2页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_第3页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_第4页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 文选常识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改称:(汉代)《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体例:编年体;作者: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时间: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地位: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十三经”之一,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作者简介:左丘明,姓

2、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伦理思想: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

3、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记述内容《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

4、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作品评价:《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

5、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作者既善于突出事物本质,以简写繁,长于述战,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

6、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二、《战国策》:名称:《战国策》体例:国别体;作者:(西汉末)刘向;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时间: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地位: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简介: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

7、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部历史故事集,是魏晋小说的先导。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记述内容:《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因长于说事而著名。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上接春秋,下至

8、秦并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